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虚假宣传医保政策,诱导民众使用医保卡购买日用品、将闲置医保卡借给他人使用等。这些行为真的没有问题吗?会造成哪些法律后果?与医保相关的误读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看看。
用医保卡购买日用品,借与他人使用,都是骗取医保资金行为!
条例明确,将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行政处罚结果等情况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平台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惩戒。用医保基金购买日用品等行为都是骗保行为,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刷医保卡买药必须带身份证?不准确!
国家医保局规定,“定点零售药店提供药品服务时应核对参保人有效身份凭证,做到人证相符”中的“有效身份凭证”但这里的“有效身份凭证”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带“居民身份证”,而是指能够证明参保人参保身份的证件和凭证,包括医保卡、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疫苗接种以后要自费?不会!
我国将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人们平时熟知的“一类苗”,如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就是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其与医保目录药品是两个不同的资金渠道,属于公共卫生体系而非基本医保体系。
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让个人吃亏?误读!
这里“共济”的本质是保险,把大家的钱放在一起,给发生风险事件(疾病)的人用,共同抵御疾病风险。从表面上看,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参保人当期新计入个人账户的钱减少了,但这笔钱并没有“丢失”,而是用来加强大家的门诊保障。从长远看,参保人不会吃亏,其医保待遇是逐步提高的,特别是门诊保障会进一步提高,且并不新增单位和个人缴费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