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继人工关节、人工晶体后,人工耳蜗有望进入国家集采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6-25  浏览量:  栏目:文章资讯

将人工耳蜗纳入国家集采的呼声持续高涨。近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通知,开展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信息集中维护工作。业界分析,此举意味着人工耳蜗有望进入国家集采。


记者注意到,此前已经纳入国采的人工关节、人工晶体及运动医学等耗材都曾开展过全国信息集中维护工作。

图片

“这是行业的一件大事,如果未来纳入集采,不仅让儿童患者受益,也能让成年人甚至老年人受益。”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蒋子栋告诉记者。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进行整合处理,再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连接人体的听觉神经,达到“听力补偿”的目的,此前多用于先天性耳聋、继发性耳聋的未成年患者。


蒋子栋告诉记者,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人类寿命的延长等原因,突发性耳聋的成年人及老年人患病人数近年来也在增加,这也使得人工耳蜗的应用有了更广泛的趋势。


此外,蒋子栋表示,纳入医保或集采之后,人工耳蜗的应用人群也会更多。他提醒,相比未成年人,成年人和老年人在选择手术植入时也应当由医务人员先审慎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术后效果,如全身麻醉风险耐受、耳朵是否有感染、植入效果预判等。

图片

截至目前,已有许多将人工耳蜗纳入集采的呼声。2021年8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025号建议的答复》中就曾提出,建议助听器、人工耳蜗等纳入集中采购。2022年12月,河南省医保局也曾发布公告,拟对包括人工耳蜗在内的六类医用耗材开展集中带量采购,但目前尚未有正式文件发布。


从市场来看,国家药监局官网公开的注册信息数据显示,近年来人工耳蜗产品获批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并处于快速发展中。目前我国人工耳蜗除了科利耳、美笛乐、领先仿生等国际品牌之外,2000年后,力声特、诺尔康、沈阳弘鼎康医疗、上海鸿医医疗等国产品牌也在相继发力。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副研究员杨照告诉记者,此前在开展集采相关研究时发现,采购之后,不同治疗领域政策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应做好政策效果追踪,通过效果评价持续对政策进行完善。”


END

来源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医保


编辑: 滕州市医疗保障局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