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庆幸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地域,可充分感知时序轮转,赏春花夏雨秋月冬雪,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人善感,易伤春悲秋,每值岁末,便畏怯于风雪严寒,伤怀于花木凋零。其实,自然造化并不会厚此薄彼,四时风物各有不同,若用心体悟,便知冬日独有的美好。
冬天是明艳的。
若以颜色来形容四季,人们惯常会想到,春季碧绿,夏季火红,秋季金黄,冬季肃白。实则,冬季也有五彩明艳的一面。
丹枫未辞林,黄菊犹残枝。鸣雁过长空,纤鳞泳清池。九百年前的陆游,仅用二十个字,便描画了色彩斑斓、物象丰富的美丽初冬。
枫叶红了,银杏黄了,松柏仍然绿着,芦苇却已捧出白色的花絮,在风中招摇。山野里,星星点点的野菊笑望如洗晴空,更有火棘枸杞等,果实鲜艳几近灼目。也许是因为有风,吹走了肉眼看不到的尘埃,阳光下,万物的色彩都像被调整到最高的饱和度,纯粹、明净。
自然从不吝惜笔墨,在天寒地冻万里冰封之前,仍会在人间渲染绚烂和温暖。


冬天是悠然的。
冬季昼短夜长,有阳光的时间变得宝贵。这也便是古人云“冬日可爱”的原因。
老辈的农人将过冬称为猫冬。盖因冬日不必忙于农事,可以与家人一起窝在家中晒着太阳聊着天打着盹,像猫那样懒洋洋度日。
在这样的暖阳下,心境会悄然发生转变。春生夏长秋收,前三季一直忙忙碌碌、熙熙攘攘,而冬季是属于收藏的。收藏,是韬光养晦,是厚积薄发。所以人们更愿意顺应天时,暂时放下琐杂事务,换来片刻闲适的的时光。
曾言“此时却羡闲人醉”的白居易,最是懂得享受这样的时刻: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这不是躺平,不是摆烂,而是暂时的放空,以存蓄萌发的力量。


冬天是清醒的。
与另三季相比,冬天的特点是冷。
冷是一种气质。冷淡,冷清,冷静。念出这个冷字,便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遗世独立之感,若霜似雪,掌握摒弃喧嚣的神秘力量。
越往冬季的深处走,冷的感觉越是强烈。也许是花木的凋落、北风的涤荡,清扫掉了视线中的障碍,物与物之间不再拥挤,世间便显得空旷、冷冽。与此同时,一切的线条、轮廓似乎都逐渐清晰了起来。
是的,我说的,不仅是事物,更是心绪。冷时,更易寻得静,更易看得清,也更易听得到,那遥远但坚定的脚步声。
因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前路漫漫,当如何与世界相处?在冬天,每个人都会成为哲学家,都会在时闻折竹声的寂静深夜,毫无倦意、清醒无比地与灵魂来一场对话。
而这,又何尝不是冬季赋予人的另一种美意。

来源 | 滕州融媒
作者 陈倩/文 周原 谢经岭 贾鹏 钟家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