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品质北辛 日期:2024-02-18 浏览量: 栏目:文章资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跟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流传至今,虽然期间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本质上却从未发生改变,始终带着中华民族的烙印。就像从先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传统习俗,至今大部分家庭仍旧会遵守它们。过了初五,年的气息就会逐渐淡去,人们也会恢复到往日的平静生活中。初六也是个值得重视的日子,初六,又称为“马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中国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正月初六"送穷",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大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其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唐诗人姚合还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从最后两句可以窥见送穷风俗在当时已相当普遍。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园《茶香室三钞·送穷鬼》录前朝人的词有: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关于送穷的日期,有几种说法:《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则是一本书,其引《图经》又说:"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日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还有一说是在晦日,即正月的最后一天,因据《文宗备问》说,"穷鬼"本死于正月晦日。

三个送穷的日子虽各有异,各地送穷的日子也各不同,但有一点还是共同的,即都是安排在正月新春进行。送穷风俗具休的仪式,据《岁时杂记》记载:"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这就是说,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看来,各地送穷,各有各的的办法。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初六是马日,古称挹【yì】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早年间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污物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中国民间信仰普遍认为厕神即紫姑神,紫姑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东施娘等。自明清时期开始紫姑就不单纯作为厕神,而世人谓其能预言未来,有先知先觉,多迎祀于家,占卜诸事,成为扶鸾占卜的大仙之一。客家俗称紫姑神为七姐、七姑。
正月初六客家人挹肥之后拜祭紫姑有三重寓意:其一,祈祷丰年;其二,感谢神恩;其三,问卜吉凶。清理或清洁完厕所等卫生场所后,客家妇女就会在该场所的门前点亮红蜡烛或茶油灯,焚烧线香敬拜,在门楣或门框上粘贴红纸表示吉庆。
大年初六,商铺陆续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正月初六,在旧时是大小商家“开市”的日子,门板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有的人家在初六开市前,找一个“全可人”(丈夫、孩子、公婆都有的妇人)来到各屋转一下,嘴里说吉庆话,如“开市大吉、吉庆有余、事事平安,多赚银子多赚钱,金子银子赚一炕”等。开市前忌讳外姓妇女到家里串门,等到“开市”以后,所有春节禁忌即告结束,一切恢复如常,邻里也可恢复串门交往。档口门前摆上一盆或多盆大橘子,橘子一定要多,否则就会空多橘少(广州话谐音“凶多吉少”)“意头”不好。

俗话说:三六九,朝外走。人人都盼望着新的一年有一个顺溜。初六是个绝好的出行日。大年初六到户外游玩,要有意识地把路线设定为一个圆圈,可为实现在新的一年“圆满幸福”拿个好彩头。

驴打滚儿又叫豆面糕,是老北京着名的传统小吃之一,成品红、白、黄三色分明。因为最后的制作工序需要裹上黄豆面,就像郊野的野驴撒欢打滚儿时杨起的阵阵黄土,因此得名驴打滚儿。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
在农村有一个习俗,就是每年的正月初六,给66虚岁的老人过寿,村里人的说法是“抢六”,据说这一天给老人过六十六大寿能延年益寿。
同样是过六十六大寿,有的地方抢着给老人过,有的人家偷着过,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过六十六大寿还要看生辰八字,要找算命先生批八字,有的老人过寿能延年益寿,有的过寿会折老人的阳寿,所以老人们比较在意。 有句老话:“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人们认为这个岁数是个坎,度得好就能长寿,人们为了长寿在这一年特别小心,都会想办法,传统的破解方法就是穿红,比如在腰带系红布,穿红袜子、红短裤等,老人的说法就是穿红可以避邪消灾。
对于可以过六十六大寿的老人,老人子女、亲戚都会准备过寿的礼品,待到正月初六这一天,齐聚一堂共同为老人过寿。至于拿的寿礼,根据地方习俗也不一样。有寿桃、寿糕、红衣服、晚辈还要给老人包红包(66元、666元)。寿星的女儿、儿媳妇还要为老人秤一块肉,只要寿星吃了这块肉,这一年都会好运连连。
有些老人不适合过寿,会隐瞒岁数、或告诉子女不过。这一年老人行事要低调,并请“平安符”挂在身上,以保佑这一年平安度过。大年初六的传统民俗您都知道了吗?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肯定还有不同的民俗,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正月初六:洒扫庭除啦~
“正月初六,送穷神”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意为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人们将正月里积攒的垃圾,当作“穷神”的象征。这一天清晨即起,洒扫庭除。新年图个好彩头,一年都有精气神儿!今天你清扫垃圾了吗?
来源 | 院前急救联盟、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