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舒适的环境、营养实惠的饭菜、贴心周到的服务……社区食堂不仅为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还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涌入消费。据统计,仅2023年新注册的各类社区食堂就超过了1700家。
然而,据媒体报道,部分地方的社区食堂却陷入运营困境,有的甚至开业不到两个月就关门了。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来说,社区食堂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保障,同时也是与邻居闲聊、交流的好场所,算是居家养老的配套设施。
许多社区食堂很注重消费场景的优化和创新。比如细心地准备了手机支架和充电设施,让顾客可以一边用餐,一边享受“电子榨菜”的乐趣;比如引入了“科技狠活”,炒菜机器人、智能保温柜等,一起为居民就餐提供服务。成都的一家社区食堂,设置了多样的用餐区,如吧台、外摆和聚餐区,为居民提供了社交聚会的新空间。
无心插柳柳成荫。社区食堂原本主要面向老年人提供服务,哪知却意外俘获了年轻人的心。“七八个菜才18元!”“12元自助,吃到扶墙走!”少油、少盐、荤素搭配的菜品,配上诱人的价格,再加上便利的服务,让年轻人着迷。许多年轻人争相在社交媒体上晒社区食堂“打卡笔记”。
与年轻人的兴致勃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区食堂的“苦不堪言”。一项有关老年餐桌的调研表明,55%的社区食堂反映餐费与成本难以匹配,亏损日益严重。中部某省份一街道建成的9家社区食堂,不久就有6家停业。
二
首先,自身定位与需求匹配存在问题。一些地方急着上马项目,并未充分考虑居民实际需求。比如,有些老年人行动不便或不会使用智能设备订餐,而电话订餐选择又有限。再比如,受传统观念、社交习惯和经济因素影响,有些老年人并不愿意外出就餐,就像有网友调侃的那样:“爸妈这代老人是从苦日子过来的,让他们花钱比登天还难,当然,保健品除外。”如果对“辖区”内老年人的需求情况摸不准、摸不透,那么上马的食堂项目很可能“没有市场”。
其次,政策攀比导致“福利泛化”资源浪费。少数地区过度追求社区食堂“全覆盖”,建设得过于密集,这不仅可能对周边餐饮店构成竞争压力,同时也给自身带来了经费压力。有些地区在老人有能力支付食堂消费的情况下,仍然提出老人就餐免费的举措,这违背了民生福利的“兜底性”原则。要知道,社区食堂的政策红利并非全民普惠,政府服务应优先保障低收入和高龄独居等困难群体。无差别地给予所有人低价“福利”,这种补贴方式既不经济,也不符合政策初衷。
再次,食堂经营策略单一“造血”能力不足。许多社区食堂在开办初期,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往往共同扶持,通过减免房租、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降低成本。但政策红利是有限的,过于依赖政府补贴,缺乏市场化运营机制,食堂终将难以为继。比如,有的食堂为了节省房租,选址不考虑经营需要,没有从顾客的便利性出发;有的长期打低价牌,在服务质量提升和菜品花样翻新上供给不足;有的成本控制不善,食材采购、人员工资等都超过预期,成为负担。
三
社区食堂是民生工程,办得好,就是惠民实事,办不好,就是资源浪费甚至成为烂尾项目。面对目前社区食堂较为普遍的经营困境,应当转变思路,努力突围。
建设有章法,不搞大呼隆。社区食堂突出公益性,政府作为主办方,在推进建设时应更好统筹各方资源,关注区域发展平衡与供需关系匹配,不能一呼隆,更不能一个模子用到底。一律参照“高标准”建设、普惠各类人群,很难长久坚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社区食堂建设就可以随心所欲,从便利、安全等方面出发,也需要划定相应的“硬杠杠”。比如2023年3月山东推出的《社区老年人食堂建设与服务要求》,就以地方标准的形式对社区食堂的场所环境、设施设备、服务流程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降本增效,提升运营活力。探索将社区食堂由多元化分散运营调整为市场化、品牌化、连锁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利用大数据做精准服务,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在社会力量方面,可调动相关企业及平台机构发挥各自专长,在餐食运输、宣传推广、数字化服务等环节流程上提供资源帮助。
引入专业团队,让服务更贴心。社区食堂不能一直“用爱发电”,也不能依赖“输血”维持,可以考虑引入专业管理团队开展运营,在人群细分、菜品供应及就餐体验等方面下功夫。比如,杭州市西湖区在54家公建民营老年食堂安装智能设备,通过人脸识别、IC刷卡、长者码扫描等身份识别方式,精准获取老年人身份信息,给予相应就餐优惠。考虑到一些居民特别是宅家青年和独居老人的特殊需求,有的社区食堂还推出了送餐上门服务。
跨界融合,扩展食堂功能。在保证公益性、解决老人就餐需求之外,社区食堂可探索向社会开放,为周边人群服务,开辟一些“跨界”业务,使受众从“老龄”到“全龄”。比如可以与社区卫生室合作,为老人提供健康讲座、血压血糖免费测量服务;与社区“四点半课堂”结合,为孩子们提供学习和休息场所。此外,还可以从吃饭延伸到亲朋聚会、祝寿、生日庆典服务等,通过“+品类”提高盈利能力。
枣庄市一街道积极拓展“美德信用”应用场景,居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获得的信用积分,可用于兑换食堂餐费到食堂就餐,实现了社区公益项目的互融共促。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