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见习记者 闫鹏 通讯员 徐艳 枣庄报道
为稳固基层思想阵地、文化阵地、舆论阵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基层群众整体素质。鲍沟镇党委创新理论宣讲方式,以阵地拓展为抓手,“三结合”打造宣讲矩阵,即“线上+线下”“空间+实体”“有形+无形”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夯实基层理论宣讲根基,取得较好成效。
“线上+线下”,理论学习热起来。打造“线上”理论宣讲阵地,主动融入新媒体。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微信和抖音等新媒体传播范围广、“延伸触角长”的优势,依托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向公众普及党的理论常识和实时政策消息。为增强群众学习兴趣,选择活泼有趣的形式,用口语化、接地气、富有生活气息的群众性语言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让党的理论入耳入心。开展“线下”专项宣讲,努力实现理论宣讲多元化、全覆盖。面对农村“空心化”、群众时间“碎片化”等疑难问题,本着“哪里有群众、哪里就要有宣讲”的目标,在日常宣讲工作中,镇党委结合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宣讲活动,尤其是在重要节会节气、法定节假日期间,组织宣讲员分别走进企业、走进集市、走到田间地头、进入学校等不同场所,针对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宣传活动。
“空间+实体”,党的理论进万家。用好“空间”,实现“党的声音处处有”。充分利用村村通“大喇叭”向广大群众普及时事政策和法律知识,通过声波传遍各个村庄,正能量的种子洒满大街小巷,农民群众在务农或休闲时,理论宣讲得入耳入心。打造“实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全覆盖建立实体宣讲阵地,设置文化广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见、学到党的理论知识,结合群众生产休闲实际,相得益彰,群众在日常生活、娱乐、健身过程中也能接受党的理论熏陶,在耳濡目染中立体感知,潜移默化地在规范着、指引着人们的行为。
“有形+无形”,群众满意是答案。在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广场等群众聚集的地方,灵活设定“十分钟讲堂”,见缝插针,方便群众就近方便听讲。通过调研走访、入村入户,座谈交流,征集微心愿的形式,以群众需要群众意愿来精修讲稿,精心设计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健康服务等各类主题,实现按需配送,让群众随到随学、随学随用,提升了宣讲服务群众的精准度,将党的创新理论落到实处。注重把理论宣讲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相结合,积极探索“理论宣讲后半篇文章”。积极打造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结构的宣讲队伍,着力在作风和形象上下功夫,在与群众的密切交流中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得到了群众的积极肯定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