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阳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筑牢安全防线、夯实治理根基、破解突出难题”为工作主线,通过一系列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举措,推动全镇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强化“三维引领”,构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工作合力。坚持党建引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深入实施“党建+平安建设”工程,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为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细化派出所、司法所、村等职能部门职责清单,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法牵头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见效。二是强化机制引领,压实工作责任。在集矛盾调解、雪亮工程、法律服务、数字城管、网格服务、保险理赔、社会组织、心里辅导“八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网格驿站的作用,延长社会治理工作触角。通过开展巡查走访及时发现村级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解决群众诉求。三是突出法治引领,营造良好氛围。整合司法所干警、法律顾问、驻村律师等专业力量,开展宪法、民法典、反诈防骗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46场,发放宣传资料2.3万份。结合镇域实际,在集市日、节假日等关键节点,组织开展法治宣讲等特色宣传活动,提升宣传实效。创新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评选表彰示范家庭200户,以典型引领带动全民参与,营造全镇人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






夯实“三大支撑”,筑牢基层治理坚实根基。一是建强治理队伍,凝聚工作合力。构建“专业力量+群防群治”的立体化治理队伍体系,以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干警、综治干部为核心力量,整合护林员、保洁员、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建800人的“龙阳平安守护队”,聘用专职调解员2名,吸收“四有”调解员56名,实现治理力量全域覆盖。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邀请专家开展应急处置、矛盾调解等专题培训12次,参训人员达1500人次,有效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实现了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和人民群众满意率“三提升”。二是完善阵地建设,优化服务效能。高标准推进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完成镇综治中心升级改造。整合信访、司法、警务等功能,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依托司法所高标准完成“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设置矛盾纠纷调解室、分析研判室、档案室、心理咨询室、律师咨询室等功能室,统一标识,接待、调解场所接入雪亮工程,分别由城管执法、法庭、派出所等十个单位的负责同志入驻调解中心开展工作,切实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三是深化科技赋能,提升防控水平。为充分发挥“雪亮工程”实战效能,对全镇56个村的摄像头实施定点定位与跟踪维护,重点聚焦关键部位、核心道路及重要场所。成立龙阳镇“雪亮工程”指挥中心,推动系统与公安、交通等部门资源共享,累计协助处置各类案件纠纷30余起,实现治安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创新打造“空天地”智慧监管系统,对耕地保护、卫片执法、森林防火等8大领域实施全流程跟踪监管,以数字化手段推动乡村治理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预防转型,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路径和智力支撑。








聚焦“三个重点”,精准破解治安突出问题。一是源头化解矛盾,防范风险隐患。建立“日常排查+专项排查+重点排查”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组织村干部、网格员开展全域覆盖的日常排查,针对征地拆迁、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排查。建立矛盾纠纷“回头看”制度,对已化解纠纷开展跟踪回访,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实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的工作目标,确保社会面的平安稳定。二是聚焦民生诉求,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警务服务模式,组织民警开展“背包警务”“上门服务”,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代办户籍、身份证等业务180余次,以务实举措回应群众期待,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力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聘请14名执业律师、公证员担任村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援助2件,审查修订村级合同、村规民约30份,接收法律咨询320余人次,满足群众公共法律需求。三是严打违法犯罪,净化治安环境。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聚焦盗抢骗、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10次。整合派出所警力,开展全天候、全覆盖巡逻防控,显著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同时,利用“上善传媒”政务号常态化推送扫黄打非、反电信网络诈骗、反邪教等法律常识,有效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1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