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文明风起阡陌间 激发治理新动能——龙泉街道2023年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综述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1-10  浏览量:  栏目:文章资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物质生活要富裕,精神生活也要富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

  文明风起阡陌间,激发治理新动能。今年以来,龙泉街道各级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以及省委、两级市委工作要求,大力实施乡风文明行动、公共文化惠民、非遗文化传承“三大工程”,一体化推进城乡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改善居民群众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思想引领“种”下去 长出振兴叶

  振兴花开,思想源头活水浇灌。盛夏时节,龙泉街道董村的志愿者走进大槐树下为群众“面对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党的惠民政策。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变“普通话”为“家乡话”,变“书面语”为“群众话”,结合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为群众讲解政策。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颂党恩、话未来,大槐树下已成为群众学习理论的新阵地。

图片

  今年以来,龙泉街道依托1+28+N宣讲队伍,在基地宣讲直播录播室开办“泉响增信”百姓大讲堂、“龙泉塔下泉叮咚”等栏目,探索“理论+文艺”宣讲的新路子,充分调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各类宣讲队伍、文艺演出队伍等力量,共开展理论宣讲580余场次;创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开展文艺宣讲150余场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乡村振兴各方面、全过程,为群众在政策上解“渴”、精神上解“压”。街道获评“枣庄市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

图片

  振兴花开,移风易俗除草施肥。龙泉辖区内拥有32家规模以上宾馆酒店,每逢节假日、“好日子”,经常出现婚礼“扎堆”的情况。为防止不文明婚闹发生,打造文明新婚俗,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龙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移风易俗工作形式,打造“文明迎亲队”,不断延伸拓宽文明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图片

  为彻底治理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婚闹恶俗等陈规陋习,龙泉街道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凭借村规民约的影响力,借助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组织的约束力,依靠文明迎亲队的感召力,探索出了移风易俗新路子,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走出“人情变质”误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逐渐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图片

  振兴花开,榜样引领阳光闪耀。9月17日,伴随着阵阵掌声,滕州市“美德信用惠”商家联盟成立暨“黄河大集·善城礼遇”惠民购物节启动仪式与会领导为礼遇先进典型代表——龙泉街道好媳妇“孙元元”颁发电动车一辆,勉励她继续传承好家庭文明,更好地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带头辐射作用。热烈的气氛引得沿途的市民纷纷驻足“围观”。

图片

  今年以来,龙泉街道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成功创建、复审市级以上文明村镇2个、文明社区11个、文明单位7个,选树命名市级以上文明家庭7户,市级以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5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农民群众崇德向善,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图片

  振兴花开,美德信用光照相伴。7月5日上午,荆泉北路社区外卖小哥、商户志愿者齐聚一堂,共同参加滕州市首家美德信用合伙人礼遇超市揭牌仪式。

图片

  今年以来,街道构建365工作体系,主推美德信用合伙人理念,围绕“知信、用信、守信”三个层面,构建美德信用长效机制。通过推行“六+”模式,实施“五进”工程,把美德信用建设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幸福生活“加码”,助力诚信乡村建设。承办了枣庄市美德信用现场观摩会。荆泉北路、龙泉苑社区分别荣获“统筹推进美德和信用建设示范村(居、社区)”一类、二类社区称号。

图片

非遗传承“活”起来 开出振兴花

  5月份,龙泉街道举办“黄河大集 龙泉庙会”国风节汉服周活动,特地邀请了“滕县松枝鸟”“滕州剪纸”“北辛土陶”等众多非遗品牌开设摊位,游人如织,吸引众多居民游客参观了解,并购买自己喜爱的非遗产品,让游客大饱眼福的同时带动了非遗手工品的热销,形成文化旅游、非遗产业发展“双赢”局面。

图片

  北辛土陶是龙泉街道重要非遗资源,是中国陶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中一度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街道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积极对接北辛土陶传承人王剑锋,了解其迫切需求,在欧庄村帮助协调两间房屋,用于建立陶艺工作室,建造陶艺烧制窑炉,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场所,为北辛土陶传承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荆泉北路社区对接辖区非遗面塑传承人任洪英,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面塑手工体验馆,让非遗面塑更好地走入群众生活中,重新焕发时代生命力。

图片

  龙泉街道积极探索非遗文化线下展示体验和线上宣传双模式,制作非遗文化宣传系列视频《砚》150集、《墨子说》50集、《匠人鲁班》40集等,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投稿发布,让非遗宣传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辐射更多群众。为让非遗文化贴近群众生活,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各实践站设置“山东手造”展销区,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即可观赏非遗手工品之美,让非遗文化在龙泉大地“落地生花”。

图片

非遗传承“活”起来,文明之光正滋养着新时代新生活,助力新时代新发展。

公共文化“富”起来 结出振兴果

  7月24日,龙泉街道人和社区举办第二届社区文化节暨美德滕州和信用滕州建设龙泉专场,揭开了2023年社区文化节序幕。

图片

  演出现场,龙泉街道原创节目快板舞《龙泉欢迎您》、小品《美德信用之舟》等一连串精彩纷呈的节目令观众齐声叫好、掌声不断。

图片

  文以载道,乘风化俗。街道紧盯群众需求,不断丰富乡村文化服务产品,用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凝聚群众精神力量。

  像这样的送文艺下基层活动全年共举办了90余场次。除此之外,街道还持续开展好每年一度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一村一场戏”等文化惠民活动;常态化地实施“黄河大集 活力泉开”文化服务项目,组织专业技术人才赴基层文化站开展器乐、舞蹈、书画等辅导培训120余场次,辅导乡村文化能人2万余人次,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基层群众,农村群众精神力量不断增强。

图片

  同时,龙泉街道不断建立健全乡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15分钟便民文化服务圈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文化站、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

  如今,欧庄村在结对共建单位的帮助下进行了改造提升,高标准打造了未成年人活动室,为常态化开展活动夯实了阵地基础。

图片

  樱花苑社区的书香气氛格外浓厚,大人小孩会积极参与每周六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也会自发到书屋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学知识长见识。

图片

  人和社区将二楼免费提供给辖区的妇女,让她们排练舞蹈。现在,这支“新潮佳丽艺术团”舞蹈队已小成气候,不仅在本地搞活动时能助一臂之力,还经常外出参加比赛,赢得各种不小奖项。

图片

  在滨江社区,棋牌、图书、老年大学等资源免费开放,24小时自助图书馆更好的服务了广大群众,工作人员也因此收集了很多民情民意。

图片

  公共文化服务“富”起来,群众们可以在“忙时务农”与“闲时从艺”模式之间随心切换,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用文艺滋润心灵,追求美好生活。

  以文铸魂,守正创新。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龙泉街道正执“文化”之笔,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文化自信、赓续文化,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绵薄力量。



滕州融媒

编辑: 龙泉街道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