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会上,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颖作了典型发言;龙泉街道民政科荣获“全市民政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王淑梅同志荣获“全市民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刘金赣、张琪琪、孙田坤、孙丽、王海霖、马铭娅、蒋雨宏、裴强强同志荣获“全市优秀社区工作者”荣誉称号,杜彦蓉同志荣获“优秀儿童主任”荣誉称号,李红莉同志荣获“优秀救助协理员”荣誉称号。

突出民生保障,推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网格治理和大数据赋能,“早”纾百姓困、“早”解群众难,切实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兜住兜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底线。一方面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在辖区35个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救助服务驿站,建立起关心、关爱、关注“三关台账”,选配296名网格员组建社会救助协理员队伍,根据居民家庭生活情况进行分类走访,做到对困难群众“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去年以来,街道新增城乡低保户38户80人,现有享受低保人数共390户635人,“三类儿童”27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34人,发放各类救助金360万余元。另一方面由“受理救助”向“智慧救助”转变。全面摸排辖区困难群众基本信息,依托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比对整合民政、乡村振兴、医保等多部门的相关信息数据,对大额支出家庭进行核对排查,及时发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有效提升救助精准性、高效性。去年以来,累计收到慈善捐款150余万元,开展“迎新春情暖万家”、“夏日送清凉”、困难大学生“助学圆梦”、中秋节慈善救助以及“善城暖冬 情暖龙泉”等救助活动,救助因病、因灾困难家庭280余户,发放救助金41万余元,走访慰问困难群众730余户。枣庄市社会救助“扩围增效”现场会在街道成功召开,社会帮扶“三三三”模式被民政部《中国社会报》刊登。民政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肖登峰、省民政厅厅长庄严来街道视察社会救助等工作。
突出重点人群,加强一小一老关心关爱。一是全方位关爱儿童,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探索打造“0521”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以吸引儿童靠活动、护航儿童靠主动、救助儿童靠行动的“三动儿童工作法”持续提升社区未成年人保护规范化、制度化。利用“1+3+N”模式全面启动村(网格支部)、社区、街道三级未保联动机制,主动发现未成年人侵害事件,及时进行干预保护。困境儿童关爱做法被省深改委刊发,“0521”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儿童福利领域创新案例,广东省惠州市、湖南省衡阳市来街道观摩学习未保工作。二是全身心服务老人,探索爱老敬老新模式。引进落地幸福家园养老项目,与市养老服务中心、滨江社区康养中心、龙泉苑社区孝润养老中心、“滕爱您”为老服务中心等形成矩阵集聚效应,构建东部城区养老新格局。提升辖区养老机构软硬件设施,打造党建+养老工作模式,设立康复辅助器具共享服务试点建设,为25户困难老年人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社区养老食堂两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社区食堂建管模式初步成型。滨江社区荣获“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滨江社区养老食堂上榜“鲁十味”品牌库首批齐鲁康养打卡地名单。
健全基层工作机制,拓展“大民政”服务格局。一是实现上下协同。形成在街道党工委领导、办事处负责下,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社会政策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联动效应。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社会救助帮扶服务站、社会救助广场、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驿站,就近就地实现困难群众的救助。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实现党建社建融合发展,在和谐片区承接枣庄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万达片区开展滕州市2023年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月活动,在滨江社区迎接重庆市丰都县民政局到街道考察学习社工活动,龙泉苑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被省民政厅推荐为基层政权先进工作案例。二是实现多方协同。发挥街道部门统领,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等配合的作用,倡树文明新风。将恶俗婚闹等行为纳入移风易俗管理的重要范畴,对婚宴比较集中的节假日、“好日子”,采取人海战术,组织多方力量,在宾馆酒店、沿途路段等可能发生恶俗婚闹行为的地点开展劝导和联合执法活动,对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第一时间靠上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引导,疏散围观人员,坚决将婚闹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防止发酵扩散。街道移风易俗工作经验被市委主要领导签批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下一步,龙泉街道将紧紧围绕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610”工作思路,着力在社会救助提标扩面、养老项目落地推广、未成年人监护成长、社会事务创新提质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年内确保各类救助实现正增长,持续完善“泉”力救品牌打造,全力做到群众有所呼,民政有所应,切实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全力推动街道民政工作再开新局面、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滕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