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优质文化资源进社区的面塑系列课于9月26日晚,在龙泉街道樱花苑社区迎来了温暖的收官之课。不同于前两期的成人课堂,这一次,孩童的笑声、中年人的讨论、青年人的创意与老年人的从容交织在一起,梁军老师的讲台下,汇聚成了一堂跨年龄的“指尖祝福课”。






国庆的氛围早已萦绕社区,这堂收官课的核心,便是让每个人亲手捏出一盘承载家国心意的面塑作品。梁老师一步步拆解技艺:先教大家将彩泥揉成圆润的蛋糕坯,指尖轻压便有了立体的弧度;再取白色彩泥,揉出细腻的纹路,轻轻贴在蛋糕边缘,“奶油”便似要缓缓流淌下来,柔软又逼真;接着是绿色的叶片,手指捏出尖尖的形状,瞬间有了生机;最亮眼的是向日葵,黄色彩泥做花瓣,层层叠叠向外舒展,中间混上一点棕色,便是饱满的花盘,大家小心翼翼地将它贴在绿叶旁,仿佛能看到阳光洒在花上的模样;最后,一支支小巧的蜡烛被塑成,烛身挺立,烛芯微微上翘——每个人的圆盘中,蛋糕、绿叶、向日葵与蜡烛都各有姿态,却同样盛满了对祖国的祝福。
孩子们捏的向日葵花瓣歪歪扭扭,蛋糕上的“奶油”沾了点绿色彩泥,却透着最纯粹的欢喜;中年人们专注地调整每一片绿叶的角度,让作品里藏着对生活的认真;老人们一边回忆着过去的国庆,一边将面团揉得格外均匀,捏出的蜡烛格外挺括;青年人则大胆创新,给向日葵花瓣混上一点橙色,让传统祝福多了份青春的鲜活。没有统一的模板,只有各自的心意,当几十盘独一无二的面塑作品摆在一起,整个课堂都成了一片“祝福花园”。
活动最后,所有人捧着自己的作品围站在一起,镜头定格下这温暖的一幕。随着“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的齐声祝福响起,三堂面塑课的故事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省级优质文化资源不仅让面塑这门传统手艺走进了社区,更用每一盘小小的面塑,串联起了邻里情、家国情——这份捏在指尖的祝福,既是对传统的传承,更是对祖国最朴实的告白。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1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