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结束,大家从轻松的假期生活回到忙碌的日常生活,很容易患上所谓的“假期综合征”,一些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可能会严重影响大家节后开工,那么如果患上“假期综合征”该如何应对呢?就此,记者采访了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医生张智。
张智医生表示,假期综合征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身体疲劳和乏力,感觉疲劳、无精打采,缺乏活力和动力。情绪低落和焦虑,情绪不稳定,可能出现低落、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难以集中注意力,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散漫,工作或学习效率下降。失眠或睡眠不稳定,难以入睡、易醒或睡眠质量不佳。缺乏动力和兴趣,对工作、学习或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感到无所事事。食欲改变,食欲减退或过度进食,饮食习惯失调。社交障碍,难以适应社交场合,对人际交往感到困难或压力。对未来感到忧虑,对未来感到不确定或焦虑,担心面临的挑战和压力。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表现可能因人而异,也可能因假期的长度和放松程度而有所不同。
如果得了假期综合征,可以从心态、睡眠、饮食等方面进行自我调整。比如,在长假结束前的几天,逐渐调整作息时间,使其接近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有助于减少身体上的不适感。也可与朋友、家人或同事分享假期的经历和感受,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并获得情感支持和理解。还可以寻找一些能够放松和调节心理状态的活动,例如运动、冥想、阅读、听音乐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平衡情绪。当然,如果自己无法自行调整和适应假期综合征,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师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廖晗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