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网络素养教育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小知识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3-11-09  浏览量:  栏目:城事

网络素养教育指的是网络使用者应具备的网络素质及道德规范,未成年人及成年人应具备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网络规范、道德修养、网络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知识,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内容解读

1.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将网络作为课外学习的一种新工具和了解大千世界的新途径,不接触不浏览有关色情、愤恨、暴力、邪教或者怂恿进行非法活动等内容,如果已接触了这些不良信息,要及时告诉父母和老师以取得帮助。

图片

2.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时,仍要礼貌待人,不使用脏话;要态度诚恳,不欺诈他人;要遵守礼节,不随心所欲。总之,要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图片

3.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不要透露有关家庭的任何资料,包括姓名、地址、电话等;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在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前,不要约会网上的朋友;不要恶意挑衅;不参与不良的网上游戏等。遇到令自己不适的信息时,不要回复并马上告诉父母和老师。

图片

4.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敢于担当“网络安全小使者”的责任,在保证自己不参与违背道德、法律活动的前提下,对于周围的小伙伴有不良行为者,要加以劝阻说服或告诉家长和老师。

图片

5.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要培养自我约束的能力。制定一些上网规则,把它贴在计算机附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每次连续上网时间不超过1小时,要坚持做眼保健操;要制定学习计划,不盲目上网;要坚持户外运动,保证健康体魄。

图片


一起来学习青少年网络素养要点吧~


图片


图片

辨别真伪,抵制网络谣言

图片

1.不信谣!网络谣言往往标题醒目、内容夸张,进行多渠道传播。分辨网上的信息真伪,需要我们擦亮眼睛、理性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推波助澜!

2.不传谣!就是不能被“我也是好心”、“宁可信其有”、“信不信由你”这种心态所左右,牢记谣言每转发一次就会得到指数级别的扩散。

3.我们应当这样做……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细查谣言的蛛丝马迹,关注政府网站等权威信息来源,利用辟谣网站、公众号等工具积极参与网络谣言的澄清,助力清朗网络空间!

4.五点分辨谣言的方法

合理质疑;多方查证;正确使用搜索引擎,了解权威信息来源;警惕偏见,消除刻板印象;学习相信科学与社会知识。

图片

图片

慎用网络语言人

图片

1.使用网络语言要注意场合。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网络语言,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2.网络语言不能代替正常语言表述,滥用甚至会带来语言表达能力的退化,不盲目迎合潮流,不使用不良网络语言。

3.同样的网络用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代表的情绪也会不同,有时候乱用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4.与不熟悉网络语言的人交流可能产生语言代沟,反而增加交流成本,降低沟通效率。

图片

图片

网络云游,助力学习生活

图片

1.利用网络课堂助力学习,拓宽视野,积极和同学、师长探究、分享学习内容。

2.善用搜索引擎助力学习,学会举一反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借助网络借助网络,足不出户便可行万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丰富课余生活。

4.加入与自己学习兴趣、水平相匹配的社群,开展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

图片

图片

谨慎交友,保护合法权益

图片

1.不要轻信网友的信息,也不要随意加群。社交网络上有些用户会注册多个ID,打着兴趣交流,爱好分享等旗号,以流量欺骗为目的拉拢大家入群,谋取利益。

2.网络世界鱼龙混杂,同学们如果遭到网络暴力,要积极维护自己的人格权,及时求助师长,必要时报警!

3.网络上各类广告营销层出不穷,遇到请求添加好友时,千万警惕,不要相信所谓“福利”。

4.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既要合法保护自己的隐私,又要尊重他人隐私,善意提醒他人不要受骗、受害。

图片


@各位家长

网络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更多的是要教会青少年

如何正确认识网络、有效利用网络

让网络成为学习、生活的好帮手

引导青少年网民

积极参与清朗网络空间建设

弘扬和壮大网络正能量

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素养




图片

图片

来源:网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