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三伏与三暑如何区分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8-16  浏览量:  栏目:城事

当前,三伏天还未结束。民谚有云“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的日子是怎么确定的?和小暑、大暑有什么关系?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经计算,入伏的日子在阳历7月10日至21日之间。如果在7月18日前入伏,则中伏为20天,三伏天共40天;在18日后入伏,则中伏为10天,三伏天共30天。今年是在7月15日入伏,三伏天就是40天。

在二十四节气中,有3个节气带有“暑”字:小暑、大暑和处暑,合称三暑。三暑反映的是暑热走势。从小暑到大暑,暑热不断加强。经过立秋节气,到处暑时,“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的“处”是终止、结束的意思,所以“处暑”也俗称“出暑”。如果将入伏和出伏的时间对应到节气时段的话,通常是在小暑节气期间入伏,立秋、处暑节气出伏。也就是说,三伏与三暑的时段基本重合。

三暑是客观的气象表达,对于农事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特别是小暑和大暑“雨热同期”,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有效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而三伏是中国古人对于暑热的观念认知,体现着传统的阴阳观,是民众调适生活方式的指南。换言之,三伏蕴含着人文时间里的生活智慧,三暑主要是自然时间的科学表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