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传说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汉风古韵宣讲团”联合东郭镇希望幼儿园特开展“寻味端午 浸润童心”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为山区的留守儿童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由来及文化意义,活动围绕着端午节巧手做香囊、巧编五彩绳等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Part1

知端午


活动开始,社教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并且为孩子们播放了卡通动画视频——《端午节的由来》。孩子们认真地聆听了屈原的故事,了解了屈原投江的原因和粽子的由来,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孩子们了解端午的由来及意义。
Part2

做香囊,巧寄思


身佩香囊是端午民间传统习俗之一,在布袋里填入艾草叶,不仅清香四溢,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驱虫、避瘟、防病功能。
在香包制作环节,孩子们一边认真聆听着香包制作的详细步骤,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热情高涨地亲手制作着香包。经过不懈努力后,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孩子都得到了精美的香包。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包,孩子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Part3

编彩绳,祈安康


编五彩绳也是端午习俗之一,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五彩绳则寓意着幸福安康。在分发了编织材料后,小朋友们兴趣盎然地跟着老师的讲解步骤一点点学习,专心致志,没有丝毫懈怠。一根根普通的五彩线在他们手中,通过打结、穿插、缠绕等方法,变成了一条条漂亮的、充满童趣的五彩绳,大家迫不及待地把五彩绳戴在自己的手腕上,并兴奋地展示给自己的小伙伴们。



“做香囊、编彩绳”的活动形式,让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寓教于乐的游戏体验形式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相关历史知识和民俗习惯,更零距离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所折射出的浓郁文化信息和文化魅力,培养和激发了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