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滕州市级索镇坚持以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为目标,以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为抓手,引导全镇群众积极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诚信守诺,推动文明实践之花绚丽绽放。
一是加大榜样宣传“力度”,学有标杆做有榜样。依托孝善文化底蕴,广泛开展节日民俗、典型评选、孝老爱亲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进万家”活动,用“榜样”的力量营造“当先进光荣、学典型提升”的浓厚氛围。同时,在各村宣传阵地设立“善行义举榜”“最美家庭榜”等专栏,评选“级索好人”,传播先进典型事迹,让群众学有榜样;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行帮扶和走访慰问,让群众在注重亲情、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中增进爱党爱国情怀。
二是创新宣传方式“维度”,用“浸润”的力量传播美德。依托郝屯村“孝善文化”底蕴,重立“孝母碑”,建设“孝母馆”;在各村,广泛建设“道德文化墙”“道德文化广场”,把孝老爱亲、健康文明的故事制成一幅幅鲜活的图画和文字,同时以“村庄景区化”创建为契机,依托七星湖景区、北沙河湿地,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彰显乡村文明新风尚。

三是深耕人文沃土“厚度”,提振群众“精气神”。级索镇十分注重对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的保护,在北杨楼建“四知堂”弘扬廉政文化,在水磨庄建“水磨乡情记忆馆”弘扬水文化;对“乡贤”建设延续传统文脉的级索党史馆进行了支持与肯定,并对馆内富有级索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老物件、历代保留下来的乡规民约、族规家训、文史典籍进行深度挖掘,编写《级索村志》;对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龙岗剪纸、王家马足蹄小烧饼、龙家石墨香油等一批民间老艺术积极进行非遗申报和保护,让有形的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