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把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双十百千”工程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和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通过规划连片实施、产业连片培育、环境连片整治、风貌连片提升、资源连片投入等有力举措,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
我市坚持高标准规划,特色化发展,统筹各镇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田头景尾,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推动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切实让农业成为高产出高收益的富民产业。坚持品牌化发展,大力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发展战略,着力发展“滕韵善品”“好品滕州”品牌,滕州马铃薯、滕州大白菜、龙阳绿萝卜等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坚持区域化发展,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目前已建成魏河人家文创综合体验区等重要节点18个,完成恒仁玉米精深加工产业园等32个重点项目建设,“两区”建设全面起势,呈现出“片片有一样、片片不一样”的良好效果。
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突出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在示范片区内,聚焦1-2个主导产业,精准打造级索工农互补、三产融合,东郭粮食精深加工、滨湖农文旅融合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有力带动了农民致富、集体增收。积极发展休闲观光、体验采摘、乡村民俗等特色产业,培育级索镇前杨岗大樱桃等特色产业村(居)92个,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3个,枣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14个。发展果蔬采摘园87家、专业合作社386家,带动农民就业3万余人,片区内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7万元,高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的27%,片区内集体收入过20万元村占比近90%,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强村富民的同频共振。坚持把“两区”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累计建成“美丽庭院”4.2万户,完成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建设4万余户、农村户厕改造389户,建设规范化农村生活垃圾四分类集中投放点703处,营造了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
我市加大“两区”资金补助力度,列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省财政补助2000万元,列入枣庄市级“两区”创建名单的,滕州市级再配套600万元,总补助1600万元。列入滕州市级“两区”创建名单的,每个片区补助1000万元,目前已拨付首批建设资金1500万元。强化用地支持,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今年市财政预算7.45亿元用于农业农村支出,比例达到8%以上。采取利用空闲宅基地、开发村头荒地、盘活闲置厂房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电商、创业车间等乡村产业,促进强村富民。
今年以来,我市共规划建设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13个,枣庄市级以上和美乡村示范村30个,提升村510个。目前,开工建设重要节点54个,实施各类乡村振兴重点项目78个,完成投资28.85亿元。
滕州融媒记者 孔慧/视频 编辑 任祥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