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村老槐树下,宣讲员与村民亲切交谈,带领村民领略科学理论的深厚精华;欧庄土陶工作室里,小朋友们在北辛土陶传承人的指导下,用稚嫩的双手延续千年的传承;贺庄村内,“村村有好戏”唱响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最强音……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龙泉街道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赋能,以理论宣讲和文化惠民送文化下乡,以盘活本土非遗资源盘活乡村文化动力,双管齐下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共同谱写乡村文化振兴和美画卷。
理论宣讲引领乡村思想新风尚
乡村文化振兴,思想引领先行。龙泉街道位于滕州市城区东部,辖区人口众多,下辖村居星罗棋布,与城市社区共同构筑繁荣龙泉的社会基础。龙泉街道充分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阵地作用,以理论宣讲为先手棋,推动先进思想新风飞入寻常百姓家。夯实理论宣讲基础,充分挖掘、择优筛选各村优质人才,吸纳五好家庭、书香家庭、最美人物、非遗传承人等为志愿骨干,组建百姓宣讲团、特色宣讲小分队、基层党组织书记宣讲团、八支宣讲队伍等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采用“点单式宣讲”模式,用听得懂、记得牢的形式为村民送上“思想盛宴”。同时,街道引导各村立足本土资源优势,建立“老槐树下学党史”等一批乡村特色宣讲品牌,打通乡村宣讲的“最后一公里”,促进村民思想观念更新,为乡村文化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非遗盘活传承乡村文化强根脉
在千百年历史的人文进程中,孕育出了众多优秀的非遗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画卷上点缀了丰富色彩。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赋予乡村非遗文化资源时代生命力,龙泉街道主动与北辛土陶传承人联络,帮助其在欧庄村建立土陶工作室并建设了土陶烧制窑炉,为乡村非遗的传承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辖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充分利用好非遗资源,定期组织开展非遗体验活动,让群众在手工操作中感受非遗魅力,了解非遗内涵,让非遗回归民间、扎根社区、融入生活,推动乡村文化强基筑脉,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文化惠民奏响乡村文化最强音
乡村文化振兴,除了盘活内部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为乡村进行“文化输血”。近年来,龙泉街道扎实落实好文化惠民政策要求,汇集社会文化演出资源,通过社区文化节、村村有好戏、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免费的“文化盛宴”,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同时,龙泉街道推动文化惠民与美德信用建设相结合,开展美德信用专场演出活动,将科学理论宣讲、移风易俗与文化惠民相结合,用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将先进理论讲入群众心中,让村民收获文化享受和思想富足的“双重补充”。
文明实践落笔处,乡村振兴画卷开。下一步,龙泉街道将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文化振兴”融合共建,统筹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由点串线,由线带面,共织乡村文化振兴和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