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农业为基。近年来,鲍沟镇锚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目标,以粮食安全为底线,以特色产业为引擎,以科技赋能为支撑,深耕“农”字文章,走出一条“不与粮争地、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让田间地头结出“致富果”,乡村大地焕发新活力。
筑牢粮食根基,把稳丰收“压舱石”。该镇将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高效完成6.3万亩小麦“一喷三防”,夏粮丰产丰收,庭院经济黑木耳种植在27个村推广470户,积极组织各类技术培训,润禾食用菌合作社探索“三联三促三提升”党建促发展模式,建成标准化养殖场8处,牧天羊场成为全市自动化养殖新标杆。“漷水琉香”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区建设全面启动并有序实施,建成刘西村乡村振兴馆。依托鑫剑省级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整合各类农机600余台套,引入航空植保直升机,实现机收机播、飞防管护全程机械化,大大降低粮食减损率。通过“大户流转”“供销托管”等模式,推动2400公顷土地规模化经营,小麦平均亩产达650公斤,玉米单产提升项目落地见效,筑牢“吨半粮镇”根基。
激活特色产业,打造富民“增长极”。该镇以食用菌产业为突破口,创新“专业合作社+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农联体模式,推行“春季木耳、秋季平菇、冬季羊肚菌”循环种植,30个村459户参与庭院经济。润禾食用菌合作社提供“菌棒供应-技术指导-保底收购”全链条服务,以每公斤44元的保底价与农户签订协议,构建“股金+租金+薪金”增收体系。培育西红柿大棚、猕猴桃基地等特色种养集群,邢庄村80余座大棚年销西红柿500万元,东荆林村猕猴桃通过电商收入可观,“滕州平菇”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科技生态赋能,注入发展“新动能”。该镇让农业插上“科技翅膀”,丰歌家庭农场集成无人机、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技术,降低人工成本,亩均增产15%。润禾合作社通过手机App远程调控大棚温湿度,使羊肚菌产量提升。该镇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农林废弃物生产菌基料,菌渣制成有机肥还田,改良土壤。投资380万元建设粮食烘干仓储中心,4台套烘干塔年处理粮食超万吨,从田间到仓库全程保障品质。
凝聚共治合力,擦亮乡村“新底色”。该镇以“党支部+合作社”为纽带,8家规模合作社整合土地2.3万亩,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无缝对接。改造镇村道路,建成漷河体育公园,3400余户“美丽庭院”扮靓乡村颜值。通过“滕韵佳物”电商平台,特色农产品线上年销售额实现新突破,善品绿色休闲食品项目实现“田间原料到零食产品”的价值跃升。
下一步,鲍沟镇将继续坚持行动部署有“速度”,责任落实有“力度”,政策支持有“温度”,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持续以特色产业为主导,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以实干深耕“农”字文章,用产业兴旺、科技赋能、生态宜居的生动实践,书写乡村振兴的富民答卷。通讯员 徐艳 报道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1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