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市社科联加快构建“大社科”工作格局 “社科+”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5-02-17  浏览量:  栏目: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

      去年以来,市社科联创新“社科+”理念,把社科普及同中心工作、理论宣讲、文化文艺融合对接,加快构建“大社科”工作格局,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社科联聚焦服务发展,抓好课题研究。围绕“强工兴产、项目突破”等战略重点,着力推进社科应用课题研究,组织各镇街、市直各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申报、研究,近百项课题被上级社科部门立项。聚焦服务决策,抓好“双百行动”。开展“百名社科专家联百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组织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社科知识普及、社科志愿服务等工作,为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滕州篇章贡献社科力量。聚焦服务群众,办好为民实事。结合落实关爱“一老一小”、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发挥社科普及育人功能,组织所属学会协会专家学者,深入学校、社区、乡村开展“社科大讲堂”主题活动和心理健康、国学文化进基层等订单式志愿服务活动。聚焦“为小”,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社科专家宣讲团,组织双飞燕青春健康协会专家在西岗镇等地开展家庭教育宣讲20余场次。创新开展“为爱导航”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在东郭镇前明村建立社科联“关爱留守儿童成长站”,在龙山快乐成长营建立青藤社工工作站,定期组织社科专家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健康服务。

  市社科联成立社科专家宣讲团,整合党校等宣讲资源,组织开展“社科专家基层行”,让社科专家深入基层,零距离、面对面问需于民,架起理论宣讲“直通车”。打造“滕言善语”理论宣讲品牌,构建宣讲矩阵、优化宣讲内容、用活宣讲载体,持续增强社科普及影响力和吸引力。依托镇街“小院宣讲”“小马扎”“小板凳”“梧桐树下”等影响力较大的理论宣讲品牌,构建起以“滕言善语”为统领的一镇街一特色社科宣讲矩阵。通过开展特色宣讲,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统一了思想共识,凝聚了奋进力量。

  市社科联积极探索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科普方式,以“社科+文艺”的形式,用群众语言讲出百姓味道,奏响社科普及新时代强音。在山东省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中,联合级索镇、大坞镇等举办“村晚”等文艺活动,采取“群众演给群众看”“群众讲给群众听”的形式,组织群众自编自演情景剧、舞蹈、相声等节目,深受观众喜爱,村晚线上直播吸引24万人次观看。借力地方小戏小剧,宣传社科理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由省社科联主办,枣庄市社科联、滕州市社科联承办的“梨园颂盛世、鲁韵耀善城”齐鲁戏曲名家演唱会成功举办,邀请省内文华奖、梅花奖获奖演员和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演唱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戏曲搭台,理论唱戏,将理论宣讲与戏曲演出有机结合,寓教于乐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社科知识。

  市社科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发挥社科普及优势,挖掘弘扬滕州优秀传统地域文化,助力文化“两创”走深走实。深挖精髓,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联合墨子研究中心在央视网推出《劳动者的圣人——墨子》AI短视频,在喜马拉雅平台推出《墨子》经典诵读系列音频,在中国墨子网推出《墨子胜迹图》《鲁班的故事》系列图文,将墨子鲁班文化与当代教育结合在一起,引导广大市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实践教学,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力。指导墨子纪念馆、汉画像石馆、王学仲艺术馆、博物馆等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历史文化进课堂、“非遗传承进校园”“美育进乡村”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故事讲述活动,帮助师生了解班墨文化、善文化、红色文化等滕州优秀地域文化的精神和魅力。特色活动,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按照“中华善城、现代滕州”的城市定位,组织社科专家投身中华善城“七个一工程”。通讯员 王广吉 报道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