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山东一批节水标杆持续“上新”节水减污优秀方案 15%的工业用水量支撑32%的GDP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12-12  浏览量:  栏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大省挑大梁

  今年10月底,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在威海交付,可同时为6口油井快速注入高压蒸汽,使稠油黏度降低,变成流动性好、易开采的“稀油”。不过,采油过程产生的废水有高温、高盐、高有机物的特点,如何处理高温废水以实现水资源及热能回收利用一直是世界性技术难题。传统方法中,高温废水回用前要进行脱盐处理,最经济可行的技术仍需将80℃左右的高温废水降温至40℃以下,这本身也是个能源消耗过程。

  “针对这一行业痛点,我们自主研发了特种耐高温膜组件,高温废水可直接进入耐高温平板膜设备进行脱盐处理而无需提前降温,与现有处理工艺相比可有效降低运行能耗,同时又回收了废水中的热能。”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张冲介绍,这项技术除了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也可广泛用于物料浓缩、印染等领域。

  推进工业领域节水减污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水安全,也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但这是一项面临诸多困境的工作:节水减排空间日趋有限,相关应用成本逐渐变高……传统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之外,对相关资源化产物再利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黄河流域工业节水环保技术交流活动和2024年度山东省重点行业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活动近日在济南举行,多家山东企业带来的工业节水减污探索提供了工业废水治理与回收利用的多种新方案。

  作为全国资源性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山东将工业节水作为深化全社会节水控水攻坚的重点领域,推广先进节水技术,优化工业用水结构,工业领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2023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5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黄河流域第三位,分别较2020年下降16.3%和11.8%,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8%。

  对于节水典型案例和优质企业,山东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易交流活动,帮助拓展应用场景,同时强化财税金融支持,支持节水产业做大做强。据介绍,除有效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落实环保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节水产业重点企业被纳入合作金融机构重点客户管理,符合条件的项目则纳入“节水贷”和工信部门“技改专项贷”重点项目库得到优先支持。

  山东将推进工业节水与优化工业用水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数据显示,全省工业用水量稳定在33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火电、钢铁等七大高耗水行业约占三分之二。近年来,山东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低耗水的新兴产业,累计压减转移整合炼钢产能2356万吨、焦化产能1801万吨、地炼产能2696万吨。今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已超过52%。通过狠抓重点行业绿色转型,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并不断提高低水耗高产出产业比重,山东工业水效进一步提升,以15%左右的工业用水量支撑起32%左右的GDP,为水资源匮乏地区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

  (据《大众日报》)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