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读懂一座城市的历史,你可以去博物馆。但要读懂一座城市的性格,就要去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民间收藏馆,它是城市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担当与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今天,我们就走进天下奇猪艺术品收藏馆,通过这些凝固了城市记忆与感怀的“猪宝贝”,寻找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和发展之路。
天下奇猪艺术品收藏馆通过有豕于家、富贵乌金、天蓬值岁三个部分,从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视角讲述猪的故事。又以材质不同的小猪作为主题,各种萌萌的猪猪形态应有尽有。有的高者数尺 ,有的微者掌心,或憨态可掬,或肥硕健壮,或正襟危坐,或忸怩懒散,或朴实浑厚,各个做工精湛惟妙惟肖,让人过目不忘,他们由木质,金属,陶瓷,玉石,树脂等材质制作而成。外形上却无一例外全是猪的形象。
猪藏品按照材质分成四个大类:陶瓷类、玉石类(像青田石 寿山石 岫石 南阳玉 和田玉) 金属类 (青铜器类 仿青铜类) 木雕类(名贵的树种红豆杉 红木 鸡翅木)又可以分为:玉猪、铁猪、瓷猪、猪俑,画里的猪、饰品上的猪以及有关猪的甲骨文文字、猪邮票等等,形象上分为:卡通形象 、仿真造型 、合家欢形象等,寓意为“子孙满堂 猪送如意 群猪闹春”。
朱万紫说 :“收藏从1999年开始说起。当时一位战友从天津来滕州看望,给我送来一对小猪,我就把它放在办公桌上,工作之余,随手拿起来把玩,渐渐的激起了我想探究猪历史文化的兴趣,我做企业,有机会在全国各地出差,对收藏有便利的条件,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养成了收集猪造型工艺品的习惯,我作为民间收藏家,更要拿出精力专业打造博物馆,把藏品作为公共文化的共享藏品提供给公众,也是我做公益事业的初衷和愿望。”
收藏年代:上至汉代出土的陶猪 明、清到现在,古今中外、五花八门的猪工艺品都有涉及,每一个藏品和造型都体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历史传承以及人们对猪的喜爱和崇拜,通过这些憨态可掬、多姿多彩的猪,观者可以了解中华先民对猪的理解和认识,领略古今人们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向往,印证着工艺品自我更新的脉络,收藏的意义就是让这些工艺品在科技创新和人文传承中迸发新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借鉴。
朱万紫利用工作的闲暇之余,在全国各大市场精心挑选,足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有时候甚至为了收藏一件藏品,多次登门造访,用自己的诚意去感动藏家。
天下奇猪艺术品收藏馆馆长朱万紫说,“收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文化。26年的收藏之路,目前藏品已达到3500多件。从开馆至今已接待参观者四五万人次。针对孩子们的研学也在开展,这对培养人们对千年华夏精神的崇敬与热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天下奇猪艺术品收藏馆馆长朱万紫说,“收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文化。从开馆至今已接待参观者四五万人次。针对孩子们的研学也在开展,这对培养人们对千年华夏精神的崇敬与热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藏品最好的归宿就是进博物馆,就是让广大受众能了解中华先民对猪的理解和认识,能从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视角全面深入的了解猪的发展变化。进而领略古今中外的人们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向往,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猪文化遗产和历史借鉴,希望通过这些藏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味猪的文化魅力。
2009年,朱万紫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总部授予:“收藏各类猪艺术品数量之最”称号。
说到下步打算,朱万紫说:“收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文化的延续。26年的收藏之路就是尽其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工业革命的缩影和印记,丰富滕州专业垂类工艺品馆藏的数量和内容,让当代工艺品影响更多的年轻人,留住历史记忆。”
滕州融媒 庞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