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足迹励前行
——中共滕州市委(县委)办公地点变迁综述
颜道彩
中国共产党地方党组织是坚强的战斗堡垒。滕州市委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成立82年来,在不同时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办公地点也多次迁徙。本文对此情况进行回望和综述。
诞生地大赵庄 1939年2月,中共滕县委员会在羊庄镇大赵庄成立,下设组织、宣传、民运等部,王丹墀任县委书记。同年8月,根据中共山东分局指示,以津浦铁路为界,滕县县委分为滕东、滕西两个县委。首先,滕县县委改组为滕东县委,王丹墀仍任书记;滕东县委存在一年多就一分为三,1941年2月建滕峄边县委,1941年6月建费滕边实验县工委,1943年5月又建新滕东县委。1944年4月费滕峄中心县委改为双山县委(后改为白彦县)。其次,1939年8月组建滕西县委,生碧泉任书记,滕西县委只存一年就解体。1941年1月组建了湖东县委。
重建地庄里 1944年4月,以新滕东县委为基础,在今羊庄镇庄里村开明绅士故宅复建滕县县委,同年10月湖东县委改为凫山县委。1945年12月解放军第一次占领滕县城,随后滕县县委迁居老县衙;1946年1月滕县改称麓水县,6月复名滕县;4月撤凫山县,10月复旧。1947年2月国民党军进攻山东,地方党组织北撤,滕县县委除留下一部打游击外,全部撤走。1948年7月解放军第二次占领滕县,在今羊庄镇庄里村原址复建滕县县委,随后迁往县城。2013年羊庄镇在庄里村建滕县县委旧址馆,以示纪念。
老县衙、东沙河党村 1948年8月,滕县县委从羊庄镇庄里村迁居老县衙(今九州清晏小区前),用北屋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的内宅为县委办公地,以县衙大堂为会议室。1948年9月济南战役开始后,滕县县委从老县衙迁往今东沙河街道党村党氏故宅办公。该旧居为清代与民国年间所建,皆为青砖小瓦房,呈古色古香之风格,遗址位于原东沙河镇政府院内。1949年3月迁回老县衙至1952年3月。
四方城小区 1952年初,拆除滕州名人黄以元在县城的一处住宅及附近旧建筑,在今滕州日报社至四方城小区地段,从南往北建八排平房,大部分十五间一排,也有个别十二间一排的,大门坐北向南;1952年3月迁到新建平房办公,以前四排为县委书记、副书记,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等县直机关办公地;后面四排为单身宿舍和伙房。1952年前,滕县先属尼山专署,后属滕县专署。1953年属济宁专署。同年7月撤白彦县,其辖地的一部分划属滕县;8月设微山县,把滕县湖区的大部分划属微山。1956年3月撤薛城县、凫山县,两县辖地大部划属滕县。
新兴路市委大院 1978年5月1日,滕县县委迁往新兴北路小清河南原滕县驻军三师驻地办公。起初三师办公地只有一座三层办公楼,县委在一楼办公,二楼与三楼设组织、宣传等机构。因办公条件紧张,后在旧楼西新建县委办公楼,称1号楼,该新楼高三层,长约60米,宽10米多,原楼称2号楼,留作组织、宣传、统战及纪委之用,后又在西南角建3号楼,设政法委、团委,在东南角建4号办公楼,设党史办与档案局。现四座办公楼均已被拆,建起宿舍楼,成为新兴小区北区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滕县从济宁地区划入枣庄市。1983年11月枣庄市把滕县东部八个公社划属山亭区。1988年3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滕县改为滕州市,中共滕州市委的称谓由此而生。
北辛路政务中心 2004年,滕州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重新规划,投资在城区东北部的北辛路北建起新的办公场所,2006年10月1日投入使用。该办公地为小高层建筑,前排为主楼,高11层,后面两座副楼,高6层,以走廊相连,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还引水挖河,种植各种树木,铺设草坪,营造清新的环境。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政协及政府的大部分部委办局均设于楼内,节约了场地与办公场所,市委在九层办公。新的办公地统领着全市5个办事处、16个镇,成为领导全市人民奋勇前进的指挥部。
(作者系市华夏文化促进会会员、市委党校原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