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读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3-12-07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徐晟


“一个冬夜,听得深巷卖羊头肉小贩的吆喝声,立即从被窝里爬出来,把小贩唤进门洞,我坐在懒椅上看着他于暗淡的油灯照明之下,抽出一把雪亮的薄刀,横着刀刃片羊脸子,片得极薄,然后取出一只蒙着纱布的羊角,撒上一些椒盐。我托着一盘羊头肉,复钻进被窝,在枕上一片一片的羊头肉放进嘴里,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睡乡,十分满足地解了馋瘾。”读到这段文字,你是否已哑然失笑?这样嘴馋的一个吃货,你能跟“著名学者”“大学教授”联系在一起码?是的,这个在寒冷的冬夜爬起来买羊头肉的,正是《雅舍谈吃》的作者、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先生。


梁先生是浙江杭州人,出生在北京,后留学美国,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国立青岛大学,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的一部美食散文集。初版收录其57篇文章,每篇都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篇篇精致,充满闲情逸趣,读来常常口齿生津,垂涎欲滴。修订版增补了初版未收录的39篇谈吃美文,并与初版57篇合在一起,分为“雅室谈吃”和“谈吃拾遗”两个部分。


“四方食事,不如一碗人间烟火。”翻开《雅舍谈吃》,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人间烟火气息。先看看作者在《栗子》一文中,回忆北平秋节过后街上翻炒栗子的情景:“不是干炒,是用沙炒,加上糖使沙结成大大小小的粒,所以叫作糖炒栗子。烟煤的黑烟扩散,哗啦哗啦的翻炒声,间或有栗子的爆炸声,织成一片好热闹的晚秋初冬的景致。”这绘声绘色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北平街头,看到初冬的午后,人们袖着手排队买糖炒栗子的情景。栗子是现炒的,在锅里噼里啪啦乱响,装进纸袋还热乎着呢!


再看这篇《核桃酪》:“有一年,先君带我们一家人到玉华台午饭。满满的一桌,祖孙三代。所有的拿手菜都吃过了,最后是一大钵核桃酪,色香味俱佳,大家叫绝。先慈说:‘好是好,但是一天要卖出多少钵,需大量生产,所以只能做到这个样子。改天我在家里试用小锅制作,给你们尝尝。’我们听了大为雀跃。回到家里就天天缠着她做。”这段充满烟火气息的文字,读着特别温暖。孩子的天真无邪,长辈对孩子的宠爱,让我们在品读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亲情的美好。


在中国,饭桌上的规矩很重要,吃相要雅,好像这顿饭是吃给别人看的。可梁先生并不这么认为,他像老顽童一般细数大快朵颐的种种好处。在《吃相》一文中,他讲了一个外国朋友在中国进餐时的见闻:“忽闻壁板砰砰作响,其声清脆,密集如连珠炮,向人打听才知道是邻座食客正在大啖糖醋排骨。这一道菜是餐馆的拿手菜,顾客欣赏这个美味之余,顺嘴把骨头往旁边喷吐,你也吐,我也吐,所以把壁板打得叮叮当当响。”梁实秋先生欣赏这种快意恩仇的吃法,在他看来,这种看似不雅的吃相才是真性情,是对厨师的褒奖和肯定。


一个人怀念家乡时,最先想起的一定是家乡的美食。“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梁实秋先生写《雅舍谈吃》,不仅是出于对美食的热爱,更是因远行台湾后,对于故土深切的怀念。“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梁先生的《雅舍谈吃》,不仅抚慰了自己,也温暖了读者!


编辑: 徐晟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