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滕州味道(二)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2-06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张桂革




每到夏收时节,辽阔的滕州平原上,成熟的小麦绘就了这片土地金黄的颜色。


小麦从河西走廊传入中原,经过4000多年的历程,成为滕州栽培面积最广泛的农作物。这种原产于西亚的优良物种,因为营养丰富,已经成为滕州人最重要的主食。


可惜我小的时候,主食是地瓜与玉米,吃白面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吃上白面馒头才不是问题。于是,我们那一代人常常以能吃上白面馒头作为学习的内升动力。现在看,那时吃不上白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懂也不会科学种田,产量太低。现在不同了,经过多代人的努力,现在滕州小麦的亩产远超过了千斤。2022年西岗镇杈子园村、级索镇龙庄村等3处高产竞赛田年亩产均突破1600斤,还刷新了山东省小麦单产和全国超强筋小麦单产纪录。


在滕州,面食的做法很多,除了制作馒头,有滕州本地特点的一个做法就是大烧饼,一种直径约30公分,四边稍厚,中间薄的食品。滕州大烧饼有一套独特的制作工序,需盘一座专用烤制炉灶,比人略高,将鏊子置于炉火之上,中间形成烤箱,用无烟焦炭烘烤鏊子后,将发开的软面团分成均匀的面团(一斤面能制作5-6个),用手摊成烧饼状,然后翻贴至鏊子上,少顷正面烤制呈淡黄色,即可食用,这大烧饼在刚出炉时味道最好!中间面皮薄的地方口感脆,周圈面皮厚的有嚼劲,完整吃到了面粉在烤制后的纯正香味!另外,还有一种就是与新疆一带烤制的馕差不多工艺制作的缸贴,这种面也是要进行发酵后,在特制的火炉中烤熟,与大烧饼不同的是,这种长形面饼含水分少,极耐贮藏。


最为复杂又较为奢侈的做法就是油酥麻火烧,据说始于明代,距今已四百余年。上个世纪20年代滕州就有了张福恒的麻火烧。油酥麻火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甜味的,另一种是咸味的。麻火烧要用油面或白糖作馅,芝麻撒在表面,进行烘烤,刚出炉的火烧,麦香混合着芝麻香,外酥里软,香甜可口。80年代初,麻火烧七分钱一个,而当时鸡蛋才二分钱一个,所以麻火烧那是相当有钱人的食品!


有人说,人对味觉的记忆,早在五岁就完成了,从小吃惯什么东西,它的味道会一直留在你身体里面,一吃就是那个味觉记忆。


柴记、王瞎子、斗碗、玉竹等面馆的面条味道一定会封存在远去上海、北京等各地的学子们的记忆中。离开滕州的孩子们,怎么能忘记那碗香喷喷的大肉面。这种有汤有水的食品不仅填饱了肚子,还滋润了这一带人们的生活,更是成了许多在外地滕州人心中的念想,从外边回到家的第一顿早餐,常常是去喝一碗热腾腾的大肉面,最好是手擀面,还得是用刀切的那种,当然,得加上一块大肉!


前段时间去西安,去北京,那里的面吃过,也不能说人家的面不好吃,但总找不到滕州大肉面的感觉。似乎那臊子面,多了一层肥肥的油,显得那么腻;而北京的炸酱面又太干,少了那份汤汁润润的感觉!


1978年,在薛国故城遗址里挖掘了9个墓葬,其中有一座是春秋时代的薛国君主墓。在该墓出土的一套青铜礼器中,有一个锈蚀的铜器簠,簠内排放着满满一盒三角形食物,后经专家认定,这些青铜簠内三角形的食物,即为中国传统美食水饺。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有实物证明的最早的饺子。说明早在春秋中晚期距今2500多年前,在今滕州境内的官桥镇、张汪镇一带就已经有了类似饺子的食物。


擀好的面皮中放上馅儿,捏成月牙形,就成了一个既简单又讲究的饺子。饺子寓意更岁交子,无论一年过得怎样,除夕夜阖家团圆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年终盛宴。


煎饼是山东大部分地区的主食,也是滕州的主食。


清代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写,“煎饼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圆如银月,大如铜缸,薄如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文中,蒲松龄老先生把煎饼的形状、色泽、大小、原料、制作以及味道、功用等描述得淋漓尽致。


最主要的是,制作煎饼的粮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玉米、小麦、高粱、地瓜、荞麦等都可以,几乎能制作成面糊的粮食都可以去摊煎饼,这在缺少粮食的时代确实是解决了大的问题。


滕州一中,刚刚举办了建校110周年的庆典礼。许多老校友,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每周回家,按吃的顿数,算着数量去背回一周的口粮——用地瓜干面做的煎饼。一位老学长曾对我说,他不能看见这个东西(地瓜干煎饼),看见它,就条件反射似的胃酸。他说,我们一定要感谢改革开放,从那以后,我们才开始吃上了大白馒头!


现在许多的老滕州人还是习惯于煎饼的味道,特别是刚刚烙出来的煎饼,热乎乎的,大大的一张,边缘处微微翘起,散发着一阵阵粮食的清香。吃起来口感微微发脆,而且有面的韧劲在里面,越嚼越香,哪位滕州人会不喜欢那股刚出来的煎饼香!


有意思的是,在滕州,几乎所有的菜都可以放在煎饼中卷着吃,穷时摘个辣椒,放棵葱,可以当成一顿饭。着急时,卷上点菜就出发,一边吃一边忙着手里的急活。还有个独特的景观,滕州人组团去旅游,带队的常常提着一大包煎饼与咸菜,无论旅游目的地有什么美味,都挡不住自己带的那一卷煎饼,常惹得外地人驻足观看。


近些年来,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艺,增添品种,增加了既当菜又当饭的菜煎饼。简单、快捷而且营养丰富,使其跻身滕州三大美食之一。这个食品最受女同胞的喜爱,在好多的小区门口都会见到一个或几个煎饼摊前,女士们拿着鸡蛋等着吃菜煎饼的景象。


据说,在中国如今已有超过65%的人都在食用稻米。中国是全世界水稻栽培历史最早的国家,7000年前,长江流域就开始种植水稻。稻子从一丛丛青翠的秧苗出落成为沉甸甸的黄金稻谷,再端上桌来就是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同时,还可以配合着各地的饮食习俗做出吃法多样、口味丰富的其他米食。滕州基本上不产稻米,几十年前曾有村庄研究种植,终因口感不好、产量不高而放弃种植。最近在级索镇正利用科学方法尝试种植旱稻,并出现了颗粒饱满的黄澄澄的稻谷,估计不远的将来,优质旱稻可以让滕州人吃上自家门口种出来的大米。


滕州不产稻米,但不代表滕州人不喜欢吃米饭。滕州人吃米饭时喜欢配上一块把子肉,或是一碗肥瘦相间的碎片肉,还要一碗油菜、煎鸡蛋、豆腐干或海带卷。吃时,要在白白的米饭上浇点肉汤,会让那些少年吃得满嘴流油。


而今随着人员流动,米粉也来到了滕州。


滕州人喜欢吃的是汤粉,细腻的米粉配以火辣的肉汤。粉与面不同,口感更柔韧爽滑。在过去,因为口感,滕州人更喜欢筋道的面条,不是太喜欢这种没有筋感的米食。但现在不同了,年轻人多了,去的地方就多了,对于外地这些食品也开始接受。最近两年,螺蛳粉悄然兴起,类似的还有如武汉的热干面、西安的凉皮等。人一旦对某些食品形成了味觉记忆,就会适应并喜欢上这个味道。


编辑: 张桂革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