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强强
说起外号,很多人都避之不及。可前段时间女儿送给我的外号——“小气鬼”,却让我甘之如饴。
一直以来,女儿过于沉迷手机是我和妻子十分头疼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谓是绞尽脑汁,使出了浑身解数,但都收效甚微。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家长朋友向我分享了经验,那就是多陪孩子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听完后,我如获至宝,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我和妻子以身作则,只要在家里都尽量不玩手机,最大化地减少女儿与手机的接触机会。每天晚饭后,我会带着女儿出去散步,回来后陪她一起玩玩具,睡前给她讲故事,让她慢慢减少对手机的依赖。虽然刚开始时遇到了很多困难,爆发了多次冲突,但过了一段时间,我的计划开始慢慢奏效,女儿渐渐地不再沉迷于玩手机了。
一天放学回来,女儿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她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特意带回家给我们看。我接过作业本,作文题目让我眉头紧皱,妻子凑近一看顿时笑出了声,还故意大声读了出来:“我的爸爸是个小气鬼。”“爸爸哪里小气嘛?”我一脸郁闷地问女儿。“爸爸、爸爸,你要看后面嘛!”女儿摇着我的手臂撒娇。我耐着性子往后看,一股热意瞬间盈上眼眶。作文中写道:“我的爸爸是个小气鬼,因为他都不让我玩手机。可是我的爸爸是全世界最好的爸爸,他会牵着我的手一起散步,和我一起做游戏,给我讲故事,我超级爱他。”女儿的童言稚语在稚嫩的笔迹中徜徉,读着这些可爱的文字,我仿佛看到女儿写下一字一句时看似埋怨实则骄傲的小表情,甜蜜与幸福充斥着整个胸腔。我立刻竖起大拇指夸赞起女儿的作文来,女儿挺着小胸脯满脸骄傲,笑得眼睛好似开心的月牙弯弯。
“小气鬼”三个字让我感慨万千,也让我的思绪掀起波澜,我的父亲也拥有过这样的外号。
犹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视机,我欣喜若狂,整天与电视机形影不离,父亲不知批评过我多少次,我仍旧照看不误。那一学期,我的成绩严重下滑,更令父母担忧的是我的视力也有了明显下降。父亲对买电视机这件事懊悔不已,十分自责。多次沟通无效后,无奈之下,父亲想了一个办法,他托人打了一个带锁的电视柜,平日里一把铁将军看守,钥匙牢牢掌握在父亲手里,只有周末才允许我看一个小时。我和父亲抗议、斗争过无数次,为此还给父亲起了一个“小气鬼”的外号,可父亲要纠正我沉迷于看电视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最后抗争以失败告终,我只好妥协接受。
就这样,在父亲拥有了“小气鬼”的外号后,我的生活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学习渐渐地回归正轨,视力也终于恢复正常。长大懂事后,我也慢慢地理解和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
《淮南子》中说:“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父亲对于子女的爱,从来不是为了回报,他宁愿独自承受所有的误解和苦难,但从来不会改变对子女的爱。也许每位父亲都曾拥有过“小气鬼”这样的外号,但在我的心里,这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耀,它代表着父亲深沉的爱,沉甸且温暖,光辉而伟大。它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感受到那份来自父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