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永光
石榴在鲁南大地生长了两千一百多年,如今,东风化雨露,老树吐新枝,石榴迎来了生命蓬发的春天。骄人的石榴故事,使得生长在冠世榴园故乡的人们,更加关注起石榴,了解起石榴,学习起石榴,我也再次来到峄城石榴园,仔细阅读石榴的前世今生。
一
石榴自古是观赏树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石榴栽植于皇家上林苑和骊山温泉宫内,不准民间栽种,仅供皇亲国戚观赏享用。石榴一年四季皆有夺人目光的景致,春观叶、夏览花、秋阅果、冬看枝,四季变换,风采不变,风姿各异,各美其美。
四月的榴园,春和景明,春色宜人,漫漫峄山、青檀山、锅祺山脉,已是一派绿海,石榴当是主绿。人们会说,春天的树都会长出青翠欲滴的绿叶呀,为何独有石榴春叶夺人目光?石榴枝条绿叶青绿,绿得踏实,绿得端庄,奇特的是枝头的嫩芽发红,红得像幼儿脸蛋,颇像怀中抱子画面,连片看又是万绿丛中点点红。五月,暖风微吹,艳阳普照,榴树蕊吐红舌,溢赤扬丹,榴林似缀上点点红星,“石榴一树浸溪红”;榴园似铺就万丈红霞,红光闪烁,紫气东来。八、九月份,秋高气爽,果实飘香,石榴藏在枝叶里、攀在枝藤上、吊在枝桠下,“秋艳”果泛着淡红光,“大青皮”楞头青脸,“六月红”红色纯正,或仨俩一串荡着秋千,或独立枝桠傲视山林,秋风扫落叶,群榴露真容,漫山遍野一盏盏红灯笼、青玉灯笼,照耀着榴园大地。到了冬季看寒枝,繁华过后,大地落寞,北风渐起,一株株石榴树迎着寒风站立,彰显另一幅景致,拧着劲昂扬上长的石榴树干,颇像岩壁上扎出的老青檀,浸透着一脸沧桑,尤其一枝枝寒枝奇特,展现出“天然去雕饰”的质朴,“青山遮不住”的豪气,“俯仰人间今古”的洒脱,透视出生命和大自然可敬畏的力量。
石榴是在我国引种较早的外来树种,原产伊朗、高加索等地区,向东传播到中国和印度,向西传播到地中海周边国家及其他各适生地。《博物志》中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安国和石国,即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和塔什干。石榴追循悠远丝绸之路,迁居扎根中原大地,堪称国际交流先驱,对外开放前辈。
汉代,东海郡承县人(今枣庄市峄城区匡谈村)匡衡,幼年“凿壁偷光”,苦读诗书,从“寒门学子”到“鹏飞京华”,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被汉元帝拜为“丞相”,封“乐安侯”,后被奸臣抓住把柄,罢官归乡。据传说,匡衡回归故里时,面见皇帝陈述,想从皇家上林苑中引种几棵石榴于家乡,想念皇帝时就看看石榴。皇帝念其贡献和忠心,特别恩准。故,石榴走出禁闭森严的上林苑,迁徙落户到鲁南大地峄城。
二
倘若用一句话概括峄城石榴,那就是:好山,好果,好品,好人。
好山,即峄山、青檀山、锅祺山、白草山、石屋山、马头山、盛土山……东西蜿蜒四十余里,是石榴的千年之家。匡衡引种的石榴在此扩木成林,繁衍子孙,漫山遍野,这些山脉属沂蒙山余脉的丘陵地带,山势低缓,山坡土壤丰厚,冬季气候温润,适宜石榴生长。目前,枣庄已成为全国七大石榴主产区之一,种植石榴12万亩600余万棵,其中峄城区石榴达500余万棵,百年以上古树石榴3万多棵。
马头山东麓,丘峦相连,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落户这里占地230亩的石榴精品种植示范园内,一栋栋石榴设施冷棚拔地而起,插队在漫漫山脉榴林丛中。据示范园石榴技术总管介绍:今年四月中旬,枣庄市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来园现场办公,提出,“量”“质”并重,积极推进石榴良种、良技、良法种植,大力发展特色旅游、科普教育多元化业态。示范园总体建设独栋石榴种植冷棚34座,种植峄城选育的优良品种“秋艳”“峄州红”“六月红”,及从西藏、新疆、云南等地引进的优良石榴二十多个品种,建成名冠一流的精品示范园。
好果,好品。古代欧洲,石榴为神圣植物之一,《圣经》说石榴是天堂圣果,古以色列君主的王冠,就是取自石榴果实萼片造型,至今各国的王冠样式依然维持不变;中东古人崇尚石榴,波斯萨珊银瓶上雕刻着手执石榴的安娜希塔女神,埃及存有古埃及人摘石榴壁画。石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千籽一房,同胞相拥,其意寓寄:团结团圆、友谊和谐、多子多福;古代诗词歌赋中,涌现大量吟咏石榴的佳作,流传至今。
近年来,峄城石榴经过专家和果农倾心培育,优质品种“秋艳”“峄州红”“六月红”等,已在冠世榴园成方连片。如今,果熟季节走进园子,过去让果农揪心的“扑叭”不断的果实爆裂声听不到了,过去树下路边一堆堆一片片用“裂果”晒制石榴皮的画面看不到了,且“丑小鸭”变身成“白天鹅”,石榴长得个头大外观美,内在品质好,籽红润硕大晶莹,含糖量和出汁率高,口感极佳,无论甜口还是酸甜半口,与中亚国家的石榴已经没有差距。
石榴周身是宝,石榴籽富含多酚类物质、有机酸、蛋白质、多种矿物质等,叶、花、皮、根、隔膜,各有功效,各显神通。近年来,石榴深加工产品呈井喷式发展,石榴饮料、石榴茶、石榴酒、石榴煎饼加工企业10余家,王老吉石榴大健康产业园是峄城区与广药集团合作建设的加工企业,目前生产“美果来石榴汁”“石榴小青柠”等十几种畅销石榴产品,其中“美果来”获中国绿色食品认证、美国食品药品认证,出口世界各地,目标:三到十年发展成百亿级产业集群;据说正在开发老百姓喜爱的“婚庆产品”和“石榴宴”。
三
再说一下好人。
在枣庄市、峄城区老科协参与峄城区委组织的对果农和盆景经营户石榴系列技术培训中,我有幸结识领军绘就“峄山绿、榴花红”壮美画卷的两位专家朋友。
先说第一位专家朋友侯乐峰,他是石榴研究院原院长、市老科技专家。是改革招生制度后的“新三届”,七九级临沂农校果树专业,毕业四十多年来以榴林为家,与石榴作伴。期间调到机关干了十几年,但一直没丢下石榴研究。他常说石榴属三代单传,没有近亲,精心挑选的留种石榴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后代个体,都达不到它们双亲品质的平均水平,一个优良品种的产生,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努力;为选育优良品种,解决石榴裂果问题,他几乎跑遍国内石榴各主产区;为提升石榴品质,研发“秋艳”“六月红”,足迹更是遍布全国大小石榴园;为发掘优质种质资源奉献给果农,青丝变白发,耗力四十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乐峰老师给果农上课时,反复推荐要种就种新品种,好看、好吃、好管;反复交待种植要适地、适树、适技, 把握好种植、上市时间,能获得更好收益;挂在嘴边的话是,石榴树小的卖钱,大的卖钱,活着卖钱,死了也卖钱。风霜染白了他的须眉,旷野曝红了他的脸庞,但他无怨无悔,矢志不渝,我们交谈几次深切感受到,他这种至真、至善、至深、至爱的精神感染浓烈的石榴情。
第二位是王鲁晓,他是国际盆景赏石协会中国区副主席、辽宁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据他介绍,峄城石榴盆景艺术,约兴起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由“石榴盆栽”发展而来,初流行于高官阶层,后逐渐传入百姓家庭。目前,峄城从事盆景产业大户400余家,石榴盆景、盆栽总量约30万盆,其中精品盆景近万盆。鲁晓老师原是一名公安干警,从爱好到事业,年轻时曾三下广东岭南学习盆景艺术,三十多年来培育、研究、倾情盆景,在他眼里盆景缩龙成寸,一隅喻景,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一盆在手领悟人生,潇洒人生。我们请鲁晓老师给果农及盆景业户讲石榴盆景栽培制作技术,有一天到他的盆景栽培制作园参观,谷雨时节,园里一片片新绿,迎面放置着几盆用苍老树桩制作的石榴盆景,绽放出油绿且泛着嫩红色的新叶,颇具“老夫聊发少年狂”神采;又逐棚观看倾听,深切领略到之所以成为盆景界翘楚的真谛,为选精品树桩,他几乎走遍全国各大盆景树桩市场,为在棚内育活老树桩,培育定型盆景新干枝,他能耐得住数年、十数年等待,为栽培出艺术境界,表达出人生理想,他乐意陪伴它成长十八年。获国际、国内大奖的作品“民族大团结”“大地深情”“奔腾”“万家灯火”等,无一不经过这样的轮回,这是急功近利者所耐不住的。鲁晓老师清楚峄城石榴盆景要成为经济支柱产业,需要400多家乃至更多家盆景经营户掌握艺术方法,提高制作水平,共同发力开拓市场,更需要高、中、低档盆景及盆栽百花齐放,为此,从盆景起源、流派形成,到栽培养护、盆具搭配、艺术表现等,图文并茂,精心准备了培训上课的讲稿,丹心一片愿做峄城石榴盆景走进寻常百姓家,走出峄山、走向全国、奔向世界的“铺路石”!
五月已至,一朵朵的石榴花苞已孕育成珠,迎接着阳光的照耀,等待着绽放和绚烂。相信在流火的日子,今年冠世榴园的榴花,会绽放更红,更艳,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