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营商环境日益成为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综合表现,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国内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的山东枣庄而言,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始终是其不变的追求。
近年来,枣庄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企业在枣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枣庄在充分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出台“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等多项扶持政策,为企业创新升级、项目做优做强提供精准支持。
项目生成后能不能落得下、留得住,关键看服务环境和服务效能。枣庄大力开展招商政策未履行事项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行“有温度的执法”,有效压减入企检查频次,加快推动“枣解决·枣满意”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政风行风热线·市长上线”等受理渠道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枣庄特色的“快速响应、高效办理”扁平化服务矩阵,推动各类诉求精准分办,坚决杜绝程序性办结,确保合理诉求得到实质性解决。
枣庄通过建立分级帮包工作机制,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助推企业提质增效,着力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激发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合力推动“工业倍增”计划顺利实施。
为实现“当年落地、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建设目标,滕州紧盯项目落地、开工、建设等关键环节,优化人员配备,精心组织,抢抓项目建设进度。作为山东省重大项目,海鹏高端超大型五轴数控龙门机床与高端超大型数控落地镗铣复合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项目正向着建设目标大跨步迈进。
在科达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帮包专员正在和企业负责人一起研究项目推进实施方案。
“针对科达利项目二期建设事宜,我们成立帮包服务小组,倾听项目诉求,做好要素保障,积极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各类困难,全流程密切跟进项目进度,实行清单式管理,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枣庄高新新能源产业招商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仁强说。
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减少对经营主体不必要的“打扰”,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枣庄结合实际通过建立跨部门、多层级的统筹协调机制,采取多部门联合检查的方式,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给执法检查“瘦身”,为企业发展“减负”。
枣庄创新搭建“枣企e码通”平台规范执法检查行为,实行入企执法备案扫码制度,严格控制执法检查总量,防止重复检查,切实让企业安心发展、放心经营。
结合诚信枣庄建设,枣庄进一步健全完善对赌约定和守信践诺机制,严格防范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损害市场公平交易等失信行为,真正让枣庄成为企业家眼中的诚信高地和投资热土。
据统计,2023年度枣庄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分别达到679家、336家、60家。(宋光耀、赵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