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通讯员刘敬娟)“刘法官,我们的案子都处理完了,我想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帮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呢。”7月3日上午,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人民法院木石法庭的刘法官收到了当事人赠送的一面印有“党旗红暖民心,辨是非维公正”的锦旗,一面锦旗,传递着群众的认可,一声感谢,蕴含着法院人的担当与情怀。
杨大妈年近八旬,河南洛阳人,1994年改嫁到滕州木石。老伴儿石某于2022年去世后,杨大妈与其继子女之间因遗产问题产生纠纷。继子石某1于2023年底将杨大妈及其继女石某2诉至法院,各方争议较大,调解未果。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对被继承人石某的财产进行全面审查并细化分析,为便于下一步执行,在判决时大胆突破原被告身份限制,确认各方均有相互配合义务。判决后,通过对当事人争议点答疑解惑,各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未提起上诉。
判决生效后又面临新的难题,杨大妈常年在河南老家居住,两个继子女均长期在北京工作生活,且因家庭矛盾,继女石某2与杨大妈多年来鲜有来往,无意主动配合,另外,涉案房产证的过户、补办及银行存款的支取,在实践操作中难度很大。为此,杨大妈从河南老家赶来滕州,到法庭咨询申请强制执行的相关事项,承办法官考虑到杨大妈年龄较大,往返路途较远,就主动与在北京的继子女取得联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从中磋商,一方面充分向其释法说理,另一方面从诉讼成本、亲情维系等多方面因素出发,劝说其换位思考、相互体谅,同时积极与执行法官沟通对接,顺利促成各方达成执前和解,在不到一周时间内,涉案遗产按照判决内容全部履行完毕。杨大妈在返回河南之前坚持要到法庭给承办法官送上锦旗。
原稿链接:http://www.mzyfz.com/html/2167/2024-07-08/content-162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