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南是尼山,尼山南是峄山,翻过峄山是灵山,灵山南挨落凤山。从北往南一路走来,青山绿水,郁郁葱葱。春秋战国时期,上下不到二百年间,尼山出了至圣孔子,峄山旁出了亚圣孟子,落凤山出了科圣墨子,灵山脚下出的是巧圣鲁班。
鲁班本姓公输,名般,鲁班既然不姓鲁,为什么叫鲁班?鲁班是鲁国人,但家在鲁国何地,这也曾是一桩悬案。2500多年来,鲁班的传说一直经久不衰,人们敬仰鲁班,祭拜鲁班,鲁班的魅力到底在哪里?记者实地探访滕州鲁班纪念馆,寻觅鲁班的人生轨迹,看他如何给世人留下“聪颖、诚信、勤奋、创新”的布衣圣人形象。
鲁班考论
鲁班本来是一位历史名人,由于没有专门的著作传世,关于他的文献记载又比较简略,后人对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清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把他演化成具有传奇色彩的能工巧匠、发明家甚至是行业大神,鲁班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近日,记者到滕州探访。鲁班文化研究专家王中告诉记者,鲁班,姓公输,名般,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人。推算一下,如今他还健在的话,应该是2500来岁的历史老人了。古今对他的荣称甚多:工圣、匠圣、智圣、巧圣、百工圣祖、师祖、祖师、先师、仙师、中国科技发明之父、鲁班爷……
鲁班本姓公输,又称“公输子、公输盘、公输般”。先秦古籍《礼记》《世本》《战国策》《吕氏春秋》皆为“公输般”;《墨子·公输》为“公输盘、公输子”;《孟子·离娄》为“公输子”,此后的《说文》《后汉书》等为“公输班”。“般、盘、班”古代通用。
东汉经学家赵岐在《孟子》注中说:“公输子,鲁班,鲁之巧人也。”东汉经学家高诱在《吕氏春秋》注中说:“公输,鲁班之号。”南朝学者薛综在《文选·西都赋》注中也充分肯定了这一点:“鲁班,一云公输子。”明朝午荣等编著的《新镌京板工师雕镂正式鲁班经匠家境》(通称《鲁班经匠家境》,以下简称《鲁班经》)卷一“鲁班仙师源流”记载:“师讳班,姓公输,字依智。”而相传为鲁班所著的《鲁班书》记载:“鲁班是鲁国人氏,姓公输子,法名班。”从以上史料可以这样理解:公输般是鲁国人,般与班同音,人们又称他为鲁班。
鲁班是鲁国人,这没有什么争议,但家在鲁国何地?曾是一桩悬案。
著名哲学家、中国墨子学会名誉会长任继愈教授,历经多年考证,最终得出了结论。他认为,“滕州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春秋战国之际曾为鲁国属地,除了史书记载墨子与公输班的一些交往之外,从鲁班的身世、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地理环境,滕州的古地名史志资料和考古文物,鲁班的发明创造与滕州的古代科技成果,滕州的民间传说,当地保留的一些遗迹,墨子与鲁班的关系等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可以论证:滕州为鲁班故里。”
鲁班传奇
墨班答疑
文字记载中对鲁班的故事有明确记载的,莫过于《墨子·公输盘》中“止楚伐宋”的故事。
在《墨子·公输盘》的记载中,鲁班替楚国造了攻城的器械——云梯,打算用来进攻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走了十天十夜赶到楚国的都城郢,见到了鲁班。墨子对鲁班说:“我听说你制造了云梯,并且要拿着这个云梯去攻打宋国,那请问宋国有什么罪?”根据《墨子·公输盘》中的记载,鲁班被墨子说得哑口无言,答应不参与攻打宋国,然后,墨子又去说服楚王。墨子与鲁班演习攻守战阵,鲁班失败了,墨子最后制止了楚国伐宋。
在鲁班文化研究专家王中看来,《墨子·公输盘》中“止楚伐宋”的故事,有演义的成分,有褒墨子贬鲁班的嫌疑。“这段记载,不可能是墨子本人的口述或笔录,但也不一定是对史实的恶意篡改。即使鲁班在情急之下,真说了句‘我知道有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又能说明什么呢?毕竟到了最后,他也没有说。‘公输般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这是墨子揣测出来的话。如果墨子有在天之灵,他也会坦然承认,在‘止楚伐宋’的辉煌战果里,含有鲁班的精诚合作。”
王中说,自己所见到的文字记载中,仅有《墨子·公输盘》中体现了所谓鲁班想杀墨子的想法,其他如《吕氏春秋·爱类》《战国策》《淮南子·修务训》《尸子·书散言》等典籍,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叙述,结尾基本上都是鲁班“九攻”,“而墨子九却之”。楚王见状,“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或是楚王听了墨子的一番善意劝诫后,当场表示,“善哉,请无攻宋。”故事结尾的处理,多数记载都不是师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
来源:齐鲁晚报 (2024年08月31日)
原稿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ombQRGWqth40SBrsLeM1A
编辑:卢庆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