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大众日报】煤矿塌陷地成生态聚宝盆
来源:大众日报  日期:2024-09-24  浏览量:  栏目:媒看滕州

  □记者 张环泽 孟令洋 通讯员 刁文鑫 报道
  大众日报枣庄讯 远远望去,一块块光伏板排列整齐,水面波光粼粼;水下,鱼儿自由穿梭,掀起层层涟漪……9月9日,记者来到位于滕州市的华电滨湖350MW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项目现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荒草丛生、坑塘遍布的煤矿塌陷地。
  近年来,滕州市将生态环境修复与基本农田整理、文旅景观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项目”,推动生态劣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受北徐楼煤矿、朝阳煤矿、滨湖煤矿采煤塌陷影响,滨湖镇西焦村、东盖村、后盖村等区域地表变形,导致地势高低不平,农田积水,水利设施损坏,影响农业生产,对煤矿塌陷地进行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2023年,总投资17.5亿元的华电滨湖350MW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项目启动实施,项目由华电(滕州)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构建“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的新能源经济系统,规划装机容量350MW,分两期建设。项目实施后,通过农业、渔业、光伏等产业带动,累计解决周边群众就业300余人,年人均增收3万余元,实现多方共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通过近两年时间,滕州市因地制宜实施煤矿塌陷地渔光互补综合治理,有效统筹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地资源利用,转型发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项目建成运营后,年可实现发电量约5.2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耗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二氧化硫7000吨、氮氧化合物1400吨。
  滕州市还坚持做好煤矿塌陷地综合治理的文旅融合“文章”,发挥塌陷地“临湖”“临河”的区位优势,不断丰富旅游服务业态,真正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原稿链接:http://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852962?is_rout=1

编辑:卢庆琛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