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新华社】枣庄:科技赋能 农业“智”变
来源:新华社  日期:2025-03-26  浏览量:  栏目:媒看滕州

初春时节,山东枣庄滕州信华新格林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内,一颗颗鲜红的草莓在绿叶间若隐若现,果香四溢。技术员黄玲玲说:“相比传统的草莓种植,我们使用荷兰豪根道自动控制系统后,一个人就可以完成1.6万平方米智能温室的生产管理,温度和湿度都可以自行调控,为草莓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近年来,枣庄以设施农业为抓手,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2024年,全市新建及改造提升设施农业7600余个,涵盖智能温室、日光大棚、塑料大棚等多种类型,种植品类包括蔬菜、花卉、水果、食用菌等。滕州信华新格林、薛城晟达智能菇房、山亭万丰羊肚菌、台儿庄按揭农业基地群等高效设施农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成为枣庄设施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龙湖月色”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是枣庄首批“双十百千”工程的示范片区之一。走进1800亩的龙田茶博园,一排排茶树沿着山坡层层叠叠,茶农们穿梭其间。龙田茶厂厂长王胜说:“我们使用了物联网监测系统,通过PC端和手机就能对茶园进行监测,需要浇哪块地、浇多长时间都可以完美解决。”

龙田茶博园不仅是滕州的茶叶生产基地,更是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园区。游客可以参与采茶、制茶,感受从鲜叶到香茗的奇妙转变。不远处的焦庄片区,是“龙湖月色”乡村振兴示范区的核心区域。这里以“农文旅”融合为特色,打造了集休闲观光、亲子游玩、特色美食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累计接待游客36万人次,旅游综合营收突破2600万元,带动32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龙湖月色”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探索与实践,是枣庄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通过“示范片区+园区+强镇”共建模式,当地推动产业连片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从滕州的“龙湖月色”到薛城的“印象白楼”,从峄城的“古运梦河”到山亭的“和合西集”,枣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正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去年9月,总投资1.5亿元的枣庄石榴综合交易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枣庄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榴中转站”,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目前,枣庄的石榴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拥有600余万株石榴树,年产量超过6万吨。

枣庄培育的特色农产品还有山亭甘薯、滕州马铃薯、薛城青萝卜、店子长红枣等。山亭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列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区。滕州市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模式,推动马铃薯种植规模化、加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

如今,枣庄现代化设施农业星罗棋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活力满满。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从默默无闻到品牌响亮,农业的蜕变令人惊叹。未来,枣庄将继续深耕特色农业,以产业之力塑乡村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枣庄日报》)


原稿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2462596?docid=12462596&newstype=1001&d=134fed4&channel=weixin

编辑:卢庆琛

审核:张辉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