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峰 记者 吴荣欣 报道
大众日报滕州讯 风雨兼程三十载,初心不改再出发。自建校以来,滕州市育才中学(以下简称“育才中学”)始终秉承“育人为本、才德并重”的办学理念,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兼具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教育特色的区域性名校。
育才中学现有在校学生7000余名,教职工500余人,以优质的教学质量、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丰硕的育人成果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滕州教育领域一张闪亮的名片。
2023年,育才中学迎来历史性转折。转制公办后,依托政府资源支持,学校迅速完成管理体制重构,形成“政府主导、专家治校、社会参与”的新型办学模式。南迁至占地150亩的现代化智慧校园,新校区设计秉承“书院式园林+未来学校”理念,配备高标准的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电子阅览室、餐厅、宿舍及操场,智慧教室覆盖率达100%,成为鲁南地区基础教育的新地标。
2024年10月,育才中学开启“二次创业”,坚持名校战略,探索创新办学模式,提出“红色铸魂、品质立校、活力赋能”三大战略,大力实施六大核心工程:
红蕴育才,党建引领教育管理再升级。
学校深度融合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实践,精心打造“红蕴育才”党建品牌。通过创新“党建统领、学术主导、部门协同、年级负责、项目攻坚”管理模式,建立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专业成长五维考核体系,积蓄团队发展凝聚力、教师发展内驱力、学生发展续航力、学校发展新动力。
课堂革命,构建“双驱动三循环”教学模式。
“双驱动三循环”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为本,由目标引领、自主合作、评价反馈三个基本模块组成,通过情境问题的设计驱动师生的多维互动,利用评价任务驱动老师们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在关注对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训练和运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思维的分析、评价和创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课程育人,打造“五育融合”课程生态圈。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自主建构了卓越课程体系,包括“蕴正”德育课程、“蕴慧”学科课程、“蕴健”体育与健康课程、“蕴美”艺术课程、“蕴行”安全劳动实践课程,分别融合了基础性学科类国家课程、拓展类校本课程、探究类社团课程。目前开发社团课程达400余个,其中辩论社团、武术社团、篮球社团等十余个校级社团在全市已初具影响力。
队伍锻造,打造教育家成长共同体。
学校全力推进“淬火成钢”强师计划,打造“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教育家成长营”三级培养体系。青蓝工程助力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名师工作室推动骨干教师形成教学风格,教育家成长营助力精英教师向教育家转型。该体系贯穿教师职业生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推动课程持续优化。目前,学校培养出枣庄市、滕州市两级名师、名班主任近50名,带动全校教师成长,持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全员育人,创建双师育人导师制。
学校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构建“学业导师+心理导师”协同机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家校社协同成立“教育共同体”,助力学生成人成才。
智慧校园,人工智能助力教学教研。
通过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和教学管理的智能化,为课程开发与建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支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虚拟实验教学、远程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拓展教学的时空范围,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数据进行分析,为课程开发和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十载春华秋实,育才中学培养毕业生3万余人,向重点高中输送率达80%,70%毕业生进入“双一流”高校。学校先后获评“全国基础教育名校”“三十佳品牌学校”“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枣庄市教育系统突出贡献集体”“滕州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单位”等。
育才中学三十年书写了一部扎根乡土、面向未来的教育奋进史。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构建智慧教育新范式、扩大教育辐射效应,向着“现代化、优质化、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示范性学校奋勇迈进。
原稿链接:http://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867903?is_rout=1
编辑:卢庆琛
审核: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