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滕州市西岗镇中心小学高度重视中华文化的传承,把经典诵读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在“和美与共,润己泽人”理念引领下,建构经典诵读课程,全力打造书香校园,获评“山东省经典诵吟特色学校”称号。
该校以楼道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按照“一楼一主题,一楼一元素”积极营造诵读氛围,让人走进校园即沉浸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中。一楼,纸艺社团运用雕刻技法创作生肖文化作品,呆萌的形象深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二楼,烙画社团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创作红色文化作品,赋于非遗传承以时代特色;三楼,国画社团以“立德修身、求真向善”为主题进行创作,绘画技法与人文精神相得益彰;四楼,以“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主题,用小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书写经典名篇。
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实现了“一班一品”,开展了“三个一”(取一个古韵班名、设一条经典班规、建一处经典展示栏)活动。上下学的铃声,选用了新学堂乐歌的经典音乐;课下,“遇见经典”广播电台的声音传遍校园。升旗仪式上,全校师生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千字文》等经典内容,场面宏观,气势磅礴。“早读晨诵一刻钟”“课前诵吟二分钟”“放学路上有书声”,让学生的碎片时间得到最大程度利用,让经典诵读成为习惯,成为常态,伴随孩子的一天学习生活。
该校积极推进诵读活动的阅读指导。语文教研团队致力“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实践研究”,先后开展了多次专题研讨活动。依据课程目标积极建模,构建了“诵吟为基础、融合做导向、实践中育人”课程模型,探索实践了“诵—吟—品—评—展”的生本和谐五环节教学模式。诵,即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节拍诵读等内容,重在丰富经典积累;吟,强调学习吟诵的方法,更好地体会吟诵的音乐性,理解诗韵;品,通过体会经典意蕴,聚焦育人焦点,提高鉴赏能力;评,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畅谈学习收获,提升合作能力;展,借助跨学科实践和多形式展示,提升核心素养。
该校还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积极探索,实现多学科、多任务落实经典诵读任务。
唱经典:在音乐教学中,融合吟诵、经典新唱、学堂乐歌……音乐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传统经典进行演唱。低年级唱诵《三字经》《百家姓》,中年级唱诵《声律启蒙》《诗经》,高年级选择《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曲目和《论语》进行吟诵。
画经典: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们运用色彩画、版画、剪纸、折叠、拼接、雕塑等多种技法,创作表现诗文意境,实现与美术课程巧妙融合。
思经典:在道法教学中,通过念诵《弟子规》来规范个人言行,通过《论语》中的章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中华民族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
游经典:学校精心设计研学课程,跟着经典去旅行,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行动中学习,通过组织赴曲阜、游孟府、登文公台、访落凤山等活动,用脚步丈量经典,让诵吟伴随旅途,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为直观而深刻的认识。
同时,该校经典诵读工作注重资源整合和考核评价引导。学校将快乐与诵读融合,将阅读与生活勾勒,将素养与积淀共绘,编写了《诵吟经典》读本。一至六年级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诵读。学校还开展了“书香班级”“书香少年”“古诗大王”“书香家庭”评选,并给予表彰奖励。学校精心设计各类评价考核量表,对经典诵读工作实行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低年级学生关注诵吟质量,读准字音、读出韵味;中年级学生关注能力提升,标注谱号,个性诵读;高年级学生关注学会方法,侧重跨学科、知识成体系。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诵读能力测评,设定基础、提高两个评价指标,既考察诵吟的数量,又关注诵吟的质量。六个学年共设12级,达成基本要求,即可得到“诵吟经典”考级证书,超额完成指标的学生同时给予“博士”称号。
此外,学校还整合了社团活动、德育活动、传统节日、校园节日等,找准结合点,推进经典诵读落实与实施。古风剧社的同学们将成语故事、小古文、古诗编排成小短剧巡回展演;烙画社团、多彩泥塑、翰墨诗词等社团通过烙画、创编古诗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让传统经典多彩多姿立体呈现。德育处以传统节日为轴线,整体设计规划传统文化实践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节日来历与传说等,用思维导图展示传统节日的相关要素,诵读与节日相关的古典诗词等来弘扬传统文化。新春佳节,孩子们走进社区对对子、创楹联、写春联、送春联等,展示书法之美,感悟节日蕴含的美好情感;清明节,念诵祭文、祭祀英烈,寄托哀思;端午节,讲故事、包粽子、编彩绳、插艾叶;中秋节,扬古韵、庆丰收、赏明月、享团圆;重阳节,登高吟唱、赏菊晒秋、敬老孝亲、感恩父母……
(黄华 张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