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林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80周年,还是根据《四世同堂》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拍摄完成40周年。
在这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感慨颇多,不由想起几十年前,万人空巷,收看电视剧《四世同堂》首播的动人情景。
在这部28集的电视连续剧播放前,中央广播电台提前预告宣传:每晚“新闻联播”之后播出两集,连续播放。在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的20世纪80年代,这消息像春雷般迅速炸开,人们奔走相告,家喻户晓。
不过,那时电视机是凭票供应的紧俏物资,并非像现在家家都有。因此,在街坊常听到这样的话:“到时候上您家看电视去,别不让进门。”也有家长嘱咐学生:“别慌慌,做不完家庭作业,不准到同学家去看电视。”
在那段日子里,人们晚上看电视,白天街头巷尾议论的也是电视的内容。这部电视剧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祁家为主,钱家、冠家及其他居民为辅,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出普通北平百姓在敌寇压迫、威胁面前表现出的顺从与抗争、奴颜婢膝与不屈不挠。
人们针对剧中人物的不同表现,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大赤包巴结日本人,混了个北平妓女检查所所长的“娼官”,竟摆“西太后”的架子——恬不知耻,死不要脸;蓝东洋、祁瑞丰沆瀣一气,强迫学生拿着“大日本万岁”的小旗,高喊着“中日亲善”的口号,庆祝太原陷落——汉奸走狗,民族败类;剃头匠孙七,门口始终不挂日本旗,并表示“宁在国旗下受冻挨饿,也不在太阳旗底下吃肉活着”——活出尊严,不丧人格;教师祁瑞宣,决心不当伪校长,冒着杀头的危险,编辑地下报纸、印发抗日传单——抵御外侮,不当亡国奴。
而引起共鸣,激起公愤,人人恨得咬牙切齿的,乃是日军草菅人命、滥杀无辜的滔天罪行:
参加所谓“庆典”活动的日本特使遇刺身亡后,找不到真正的刺客,竟拿车夫小崔当“替罪羊”,把头砍下来挂在城墙上。开布店的祁天佑抵制、不卖日货,被挂上“奸商”的牌子,押在汽车上游遍了多半个北平城。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纵身跳进了冰冷的护城河里,含冤死去。刚满6岁的小妞妞,吃不下又黑又臭的特供“共和面”,眼睁睁饿死……
上世纪40年代初,我出生在现滨湖镇紧靠水边的后盖村。对于当年日军在村里横行霸道的事,小时候也听大人零零碎碎说过一些。前些天,在搜集、查阅有关史料的同时,还专门拜访了村中仍健在的两位高龄老人,听了他们关于“鬼子进庄,村民遭殃”的血泪控诉,桩桩件件令我愤恨,震惊!
1938年3月16日,日军侵滕后,为掌控微山湖一带的局势,妄图把我村作为卡死通往湖西水路的一个据点。
日军一入村,就逼着村里人为他们腾房子。李家不想让出为儿子结婚准备的新房,被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不得不交出钥匙。不少人家祖孙三代被迫挤在低矮、狭窄的锅屋里。这与电视剧里北平小羊圈胡同,7户人家有2户被日本人强占的遭遇并无两样。
为强迫百姓当所谓“良民”,男女老少被赶到村南祠堂里训话。门口支着好几挺机枪,日本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站立两旁,杀气腾腾,大人都提心吊胆、小孩子更连哭带喊直往人缝里钻。村西头的王二叔来晚了一步,鬼子硬说他给湖里的游击队报信去了,照腿就是几刺刀,疼得他满地乱滚,第二天就含恨死亡。老婆心脏病发,也随他而去,撇下双目失明的白发老母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相依为命。
别看日军在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其实,他们最害怕活跃在微山湖上的铁道游击队和地方武装——滕西人民抗日救国会。
为筑牢并长期盘踞这个“窝”,洋鬼子用泥团垛一圈高约6米,顶宽一米的寨墙,把村子围起来。再修上炮楼、安上寨门,以为这样就太平无事了。为修这土围子,附近的百姓都遭了殃。只要能干活的,不管男女老少,统统抓来挖土、担水、团泥蛋,每天累死累活地干。墙越垛越高,坡也越来越陡,上坡不易,下坡更难,每天都有人从上面滑下来滚到沟里,弄得泥猴似的,看不出个人样。更遭罪的是,湖边上的土碱性大,腐蚀性强,人们的手都皴裂出一道道血口子,一沾水疼得钻心。有的感染化浓,肿得像只气蛤蟆。
打完“土围子”,日军又强迫百姓挖战壕,妄想把沿湖一带十多个村庄连起来,形成一条长约20里,宽10米,供他们负隅顽抗的防御工事。也许是“毁坏庄稼,老天不容”,施工半月后,连降几天暴雨,湖水上涨,壕沟“泡汤”,成了“半拉子”工程。多年前,这半拉子工程被扩建成养鱼池,至今村里人仍叫它“鬼子沟”。
自从打了寨墙,村里人就像被关进囚笼,处处受限。早上9点多才开寨门,连个集都不能赶。太阳落山就关门,下地干活要提前收工,来晚了只能从下水道往里钻。出入寨门时都要给站岗的日本兵行鞠躬礼,否则,就遭皮肉之苦。这,不由让我想起《四世同堂》里的常二爷,路过西直门时,没给站岗的行礼,一顿暴打后,还强迫他双膝跪地“谢罪”……
晚上,怕鬼子闯进家里作恶,村里人大都跑到野外过夜。娘在世时说过,她抱着不满周岁的我,麦地里、苇丛里都露宿过,在我哭闹时就把我的嘴捂上。最担心害怕的是,炮楼里的鬼子,深更半夜向坡里打冷枪——三柱子娘的腿就是那时被子弹打断,终身残疾的。
那年月,村里人就是儿娶女嫁办喜事,也得在夜里偷偷摸摸,不能贴喜对,更不敢放鞭炮,怕引来横祸。更要命的是,日军还抓壮丁去当炮灰。王家兄弟俩就被强行掳走,生死不明,不知去向……
“离开北平吧,脱去你的长衫,多走一个便少一个奴隶,多走一个便多一个战士,国——家——在——呼——唤——你!”这是北平小羊圈诗人钱默吟先生,鼓励青年不要坐以待毙,去投入抗日斗争的呼唤与呐喊!在这首诗的鼓舞下,祁家三儿子瑞春,冒雨深夜离开北平,奔赴乡村,动员农民积极抗战。后来又返回来,秘密组织抗日力量。
俺村青年虽没读过这首诗,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抗日救国的正义感,是没有城乡区别的。村中有三名青年像祁瑞春一样,不惧风险,逃出虎口,奔向那炮火连天的抗日战场……
时至今日,要不忘国耻,警钟长鸣,繁荣经济,振兴中华,让悲剧不再重演,这也是开展纪念活动的意义所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是篇大文章,我才疏学浅,说不周全。最后以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的歌词,作为本文的结尾:“千里刀光影,仇恨染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山河待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