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每周“中药谈”——板蓝根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12-31  浏览量:  栏目:城事



板蓝根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历史悠久,其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首见于《尔雅·释草》,作为药材使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谓之“蓝实”,其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图片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经。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入心、胃经。善于清解实热火毒,有类似于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之功,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又因苦寒之性,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主治多种瘟疫热毒之证。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症

1、流行性感冒、高热头痛;
2、脾虚水肿,痰饮;
3、温毒发斑、丹毒,烂喉丹痧、喉痹、疮肿;
4、痄腮、水痘、麻疹、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60~12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产地】主要产地包括河北、江苏、安徽、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地。‌在河南省,特别是原阳县,板蓝根因其优良的品质被列为河南省道地药材。

【采收加工】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图片

【真假、好坏鉴别】

真假板蓝根

正品:外观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30厘米,直经约3~8毫米,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质坚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闻之气微弱,口尝味微甘。
伪品:路边青: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长8~20cm,直径0.5~2cm。表面土黄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质硬脆,不易折断,断面淡黄白色,皮部薄,木部宽,呈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淡。
广西马蓝:根茎表面灰棕色,有膨大的节。质硬,断面淡黄色,中央有白色的髓。气微,味淡。其他特征与马蓝相似。

好坏区分

A、看:‌正品板蓝根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根头略膨大,质地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金井玉栏)。‌混淆品南板蓝根表面灰棕色,节部膨大。质地硬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中央有一灰白色髓部或无髓。‌
B、闻:优质板蓝根应该具有清香的草药味,无刺鼻的异味。如果闻到的味道过于刺鼻或者有其他异味,就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此外,板蓝根的气味具有一种酸涩感。
C、尝:优质板蓝根味道微甜后苦涩,而劣质或掺假的板蓝根可能味道不纯或有其他异味。

图片

【现代药理研究】

从板蓝根中分离出的化合物较多,主要有生物碱、有机酸、蒽醌、黄酮、苯丙素、甾醇、芥子油苷、核苷及其代谢产物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各种成分具有抗菌、抗内毒素、抗病毒、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其中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最受重视。

图片

【临床配伍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等证
本品药性寒凉,治疗发热头痛咽痛,可单味使用,或与金银花、荆芥等疏散风热药同用;若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
2、用于时行温病,发斑发瘆等证
板蓝根在治时行温病,发斑发瘆,舌绛紫暗等证时,常与生地、紫草、黄芩同用,如神犀丹(《温热经纬》);若用治丹毒、痄腮、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者,常配伍玄参、连翘、牛蒡子等,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来源:市中医医院

编辑: 金峰光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