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5-03-03 浏览量: 栏目:城事
根据病虫害越冬基数调查结果、当前病虫发生情况、结合历年资料及冬春连旱、“倒春寒”风险高等春季气象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5年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中偏重发生态势。其中,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流行发生的概率较大,马铃薯晚疫病的流传风险仍然存在,番茄潜叶蛾存在扩散的可能性。1.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中等至中偏重发生。近年来我市均可查见小麦条锈病,来自周边的传染源满足病害流行的菌源基础。根据调查,我市冬麦田4月底5月初查见小麦条锈病零星发病点,5月中下旬开始扩散蔓延。叶锈病的发生轻重取决于小麦中后期的天气情况。如2025年春季气候条件适宜,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发生概率较大,局部有偏重流行风险。2.小麦赤霉病:中等发生。我市是小麦赤霉病常发区,近年来,该病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但田间菌源量满足大流行的基数条件,且外部菌源充足,流行概率较大。如抽穗扬花期碰到适宜的阴雨天气,仍会引起大发生。3.小麦白粉病:中等偏重发生。我市小麦常发性病害,发病菌源主要来自本地。15~20℃和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麦区主栽品种易感病,气候利于该病发生,部分种植密度大的地块偏重发生。4.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我市小麦常发性病害,田间菌源基数高,主栽品种易感,随气温回升纹枯病将进入侵染高峰。如果春季天气多雨潮湿则利于病菌的发生和发展,部分地块偏重发生。5.小麦茎基腐病:中等偏重发生,部分地块偏重发生。2024年小麦茎基腐病导致的白穗率有所升高,尤其是大坞镇西韩庄村一块地白穗率高达35%。茎基腐病在滕州是呈现整体扩散,局部加重的趋势。我市实行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加上连年的秸秆还田以及旋耕方式,有利于菌源在土壤中的积累,造成小麦茎基腐病蔓延加速。水浇条件差,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地块发病较重。6.小麦蚜虫:中等偏重发生。今年冬季干旱,没有明显的寒潮,气候条件整体利于麦蚜繁衍和越冬。随着温度提高,20~22℃时蚜虫繁殖最快。如天气持续干旱少雨,麦蚜有猖獗的可能。8.小麦红蜘蛛:常发麦田、干旱丘陵、山地中等发生,其它平原湿地中等发生,部分地块中偏重发生。9.其它病虫害:小麦吸浆虫中等偏轻发生;地下害虫中等发生,局部地块中等偏重发生;麦叶蜂、一代粘虫小发生。1.马铃薯晚疫病:中等发生。该病为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易短期内爆发流行,造成重大损失。我市春季马铃薯为棚栽模式,局部小环境湿度大,大大增加田间出现发病中心和扩散流行的几率。露地栽培期遇到阴雨天气,也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2.马铃薯细菌性病害(青枯、黑胫):偏轻至中等发生。近年来,马铃薯细菌性病害发生普遍,尤其是种传性病害黑胫病在我市常发,田间菌源逐年增加。马铃薯青枯病,黑胫病预计中等程度发生,部分地块偏重发生。3.地下害虫:地老虎等中等发生;蛴螬、金针虫轻发生。4.其他害虫:马铃薯黄萎病中等发生,马铃薯蚜虫、甜菜夜蛾等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我市去年番茄潜叶蛾监测点诱捕到番茄潜叶蛾,预计今年设施栽培点仍会小发生。花期至果实成熟期发生危害重。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