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每周“中药谈”——荆芥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5-03-25  浏览量:  栏目:城事
荆芥早被国人视为药食两用之物,《本草纲目》中记载:“假苏一名荆芥,叶似落藜而细,蜀中生啖之……曰苏、曰姜、曰芥,皆因气味辛香如苏、如姜、如芥也。”由此看来,四川一带是较早品尝到其滋味的。而荆芥作为发汗解热药,可镇痰、祛风、凉血,也被称为“风病、血病、疮病”之要药。

图片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香发散,微温不烈,药力平和,入肺、肝经。生用长于发散,善散风解表、透疹止痒,为解表散风通用药,治表证及疹痒无论风寒风热皆可。炒炭性变收敛,善止血,治各种出血可选。

功效】散风解表,透疹止痒,炒炭止血。

主治病症

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4、荆芥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10g,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须炒炭用。

使用注意】荆芥辛温发散,耗气伤阴,故体虚多汗、阴虚头痛者忌服。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采收加工】多为栽培。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图片

真假、好坏鉴别

真假荆芥

正品正品荆芥茎部呈方柱形,表面有短柔毛,叶片羽状深裂,穗状花序宿萼钟形,先端5齿裂。颜色呈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主要含有挥发油,成分包括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α-蒎烯、莰烯等。因此具有特殊的香气,且味道微苦、辛辣。

伪品:伪品荆芥茎部形态不规则、表面无毛或毛较少、叶片不呈羽状深裂等,这些特征与正品荆芥存在明显差异,颜色暗淡无光泽,且伪品的化学成分与正品相比,缺乏有效的活性成分,容易造成气味不正,甚至混有霉味或异味。

好坏区分:

A、看颜色:优质荆芥色泽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而劣质荆芥色泽暗淡。

B、闻气味:优质荆芥一般含有多种挥发油,有特殊的香气;而劣质荆芥缺少有效挥发油,往往气味不正,或者带有异味、霉味。

C、尝味道:优质荆芥由于挥发性成分含量较多,口尝味道一般微苦或辛辣;而劣质荆芥往往味道较味道淡。

图片

【现代药理研究】

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生品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能使出血时间缩短。荆芥甲醇及醋酸乙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荆芥对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荆芥穗有明显的抗补体作用。

图片

【临床配伍应用】

1、用于外感表证等证。

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用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常与防风、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者,每与辛凉解表药银花、连翘、薄荷等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等证。

本品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

3、用于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本品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于风热者,每与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4、用于吐衄下血等证

本品炒炭,其性味已由辛温变为苦涩平和,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黄、白茅根、侧柏叶等药;治血热便血、痔血,每与地榆、槐花、黄芩炭等药同用;治妇女崩漏下血,可配伍棕榈炭、莲房炭等固崩止血药。

来源:市中医医院

编辑: 金峰光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