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健康科普】手机不在手,心里空落落?——聊聊手机成瘾和多巴胺陷阱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5-04-15  浏览量:  栏目:城事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手机刚放下没两分钟,就忍不住又拿起来看看?明明没什么新消息,但就是觉得少了点什么。睡前刷短视频说好只看五分钟,结果不知不觉一小时过去了,最后顶着黑眼圈后悔莫及……

这不是你的意志力差,而是你被“多巴胺陷阱”套牢了!

为什么我们对手机欲罢不能?

要理解手机成瘾,得先认识一个关键角色——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负责奖励和动机。当我们做了一件让大脑感到“高兴”的事,比如吃美食、收到夸奖、通关游戏,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让我们感受到愉悦和满足。多巴胺的使命,就是鼓励我们去重复那些能带来快感的行为。

手机,尤其是社交媒体、短视频、游戏,正是利用了这个机制。

为什么手机上的内容这么“上头”?

刷到有趣的内容 = 多巴胺奖励

刷抖音、看微博,每次滑动屏幕,大脑都会期待“下一个更好玩”,这种不确定性让我们一直想“再刷一下”。

社交媒体点赞、评论 = 即时正反馈 ❤️

你发了一条朋友圈,收到点赞和评论,大脑会觉得“哇,大家都关注我!”然后多巴胺大爆发。

游戏奖励机制 = 高效“养成”上瘾

过关升级、开箱子、抽奖,这些都能带来短暂的快感,让你一次次点开游戏。

这些行为共同作用,让我们形成一种“强迫性习惯”,最终变成了手机成瘾。

手机成瘾的“症状”,看看你中了几条?

 手机不在身边就焦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 哪怕没新消息,也习惯性地解锁屏幕,翻一翻再锁上

✅ 短视频、社交软件一刷就停不下来,时间悄悄溜走

✅ 明知道该睡觉了,但手机还没刷够,非得撑到眼睛睁不开

✅ 吃饭、上厕所、排队,甚至走路都要看手机

✅ 一旦没网或手机没电,会感到心慌、无聊、甚至烦躁

如果以上情况你中招了好几条,说明你的大脑已经被“多巴胺陷阱”困住了!

为什么手机越刷越上瘾,现实生活却越来越无聊?

你有没有发现,刷完手机后,你并没有变得更开心,反而更累、更焦虑?

这是因为,手机的快感是“高强度、短时效”的,而现实生活的快乐往往是“低强度、长时效”的。

手机上的快乐是“快餐式”的:

短视频几秒钟就能带来刺激

游戏的任务和奖励立即生效

社交媒体的点赞和评论即时反馈

现实中的快乐是“慢煮式”的:

阅读一本书,可能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能获得成就感

运动健身,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朋友聚会,虽然快乐,但没有手机那么“即时”

长期沉迷手机,我们的大脑会逐渐变得“耐受”,对现实中的缓慢满足感兴趣下降,于是……

学习变得枯燥,因为它不像短视频那样刺激

社交变得懒散,因为线上点赞比面对面交流来得快

现实生活变得无聊,因为它没有手机里的内容“密集”

最终,我们越刷越空虚,越空虚越刷,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如何摆脱手机成瘾?3 招“多巴胺断舍离”技巧

1.设定“屏幕时间”,让自己“限量供应”多巴胺 ⏳

定时使用手机:比如规定自己每次只能刷15分钟,时间到了就放下。

屏幕时间提醒:手机有“屏幕使用时间”功能,超时就提醒自己。

2.找回“现实版”的多巴胺奖励

培养新兴趣:散步、健身、画画、弹琴……找到一个你喜欢的现实爱好,给大脑带来“慢快乐”。

建立奖励机制:比如“今天不刷手机超过30分钟,就奖励自己一杯喜欢喝的”。

3.给自己制造“使用门槛”,增加刷手机的难度

把手机放远一点,不让自己随手就能拿到。

晚上睡觉前把手机放客厅,避免睡前刷屏。

手机变黑白模式,降低视觉吸引力(有些人试过,效果不错)。

结语:让大脑回归“慢快乐”!

手机并不是坏东西,但它让我们误以为“快感”比“幸福”更重要。要想不被它牵着鼻子走,我们需要重新训练大脑,适应那些真正让生活更丰富的“慢快乐”——多和朋友面对面交流、运动、阅读、学习一项新技能……

下次,当你忍不住又想刷手机时,不妨问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来源:市精神卫生中心

编辑: 金峰光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