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枣庄滕州:善评|推进移风易俗,引领乡村新风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3-04-12  浏览量:  栏目:文章资讯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即日起,在滕州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善评》,传播滕州好声音,汇聚滕州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徐艳

  “风俗,天下之大事。”良好的社会风气关乎民生国运,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旧存在一些不良陋习,尤其是在农村,出现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封建迷信和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浪费的是金钱,污染的是环境,带坏的是社会风气,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精神负担。整治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一件要事。

  示范引领,谱好文明新风“前奏曲”。“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怎么做,能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于培育、引领淳朴的民风、和谐的乡风,具有极其重要的标杆作用。滕州市鲍沟镇在推进移风易俗时,党员干部严格落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带头做移风易俗的宣传者、践行者、监督者,从自身做起,从亲属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身边的群众,真正成为移风易俗的“急先锋”,让移风易俗的观念和行动在群众中遍地开花。

  立规明矩,奏好精神家园“交响曲”。移风易俗是为了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生活,必须在尊重群众意见和乡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群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方式推进,在潜移默化中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民心。推进移风易俗,需要借力村规民约,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养成文明、健康、和谐的风俗习惯。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移风易俗的主体作用,加强文化引领、强化价值认同、注重实践养成,让他们真正成为新风尚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以人为本,奏响和谐生活“幸福曲”。乡风民俗反映了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更是窥看地方发展、社情民情、时代风貌的窗口。推进移风易俗是对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切实回应。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既能够让人们摒弃繁杂的仪式,回归真诚交往的本质,又有助于理顺乡村内在文化与社会结构,形成现代文明的生活风尚,从而让广大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充盈的美好生活中,产生获得感、幸福感。滕州市鲍沟镇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道德水平,让村民的文明素养得以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让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在乡村蔚然成风。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创新中做好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看到、体验到文明乡村建设、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促进政策与民意形成良性互动,激发乡土熟人社会中的道德力量,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迎来新的发展热潮,让文明乡风劲吹希望田野,让乡村振兴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向前。


编辑: 鲍沟镇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