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乡村文化振兴】枣庄滕州:与美德牵手 让诚信变现 龙泉街道打造“泉是爱”美德信用品牌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3-05-31  浏览量:  栏目: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近年来,龙泉街道紧紧依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潜力,探索美德和信用互融共促、同频共振路径和模式,着力打造“泉是爱”美德信用建设品牌。

一、强化顶层设计,美德信用建设落地生根。着力在布局上下发功夫,实现美德信用“一盘棋”统筹谋划。一是高位统筹部署。坚持将其作为提升治理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文明创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的领导小组,建立月调度推进制度,研判解决平台建设、项目引领、“五进”等问题9项,研究制定《龙泉街道统筹推进美德龙泉和信用龙泉建设实施方案》。二是积分量化管理。以刁庄等13个村、社区为试点,进一步修订完善美德信用积分办法,明确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社区治理、市容维护等10大类赋分和扣分项目,同时立足城中村、郊区村、老旧小区、新建小区的不同实际,差异化梳理共计60余项美德行为,让居民做好事有“尺”可量。三是人员入库建档。依托人房管理系统和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将8万余户26万常住人口、7000余户个体工商户、4500余家企业等信用主体,全部建立信用档案,纳入信用管理,目前已对1.3万名注册志愿者、2.8万名爱心群众和230余家个体工商户和企事业单位进行量化赋分,征集各类服务信息9万余条。

二、丰富应用场景,美德信用建设多点开花。以精准化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持续拓展“美德信用+”模式。一是美德信用+“每月有约”。通过“泉馨居”智慧驿站和街道微信公众号,每月28日居民定期“点单”,累计征集服务项目3400余项,同时坚持“内带外联”的思路,同步发起志愿者招募活动。依托“1所+28站+N家庭站+X实践点”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3万余场次,做到每月有主题、站站有活动。二是美德信用+“一老一小”。常态化开展反电诈进社区、“九九重阳节 敬老百叟宴”“小手捏面塑 指尖传非遗”、“跳蚤小市场 快乐大成长”等尊老爱幼活动。策划开展首届“缤纷邻里 悦动挑战”亲子趣味运动会,目前已参与小区50余个、居民近6万人。在滨江社区和刁庄村试点建设“暖心食堂”,组建20余人的志愿服务小组,为70余名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常态化助餐服务和爱心帮扶。三是美德信用+“荣军联盟”。立足街道现役和退役军人数量较多的实际,依托万达广场、美铭广场和人和广场三大商圈,招募110余家商户加入“荣军联盟”,试点打造“荣军街区”3个,为军人军属提供就业、打折优惠等服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惠及1300余人次。严格落实荣军支持承诺,在证照办理、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全程帮办和代办,品牌效应持续凸显。

三、畅通转化渠道,美德信用建设成果丰硕。突出美德信用叠加效应,建立健全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激励褒奖机制。一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街道每年拿出2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至试点村(社区);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拿出5%的集体收入作为信用奖励资金。积极引导“双报到”单位和共驻共建单位、商会会员企业、限上批零住餐和规上服务业企业,通过捐赠爱心资金(办公物品),提供商品和服务代金券、满减优惠券等形式,为美德信用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二是提供多样化兑换选择。根据美德信用积分,居民可享受家具家电等物件维修和修裤脚、配钥匙、改衣服等上门服务和补贴;可到社区(村)合作的超市兑换相应生活必需品;老年人可就近享受助餐服务、免费康养、代缴“枣惠保”保险;少年儿童可兑换图书、球拍等学习健身用品,一季度累计兑换320余人次,真正让美德信用行为变现。三是进行多层面评选表彰。每个社区(村)专门配备一名美德信用积分专管员,负责信用积分统计和兑换,定期开展“信用达人”“诚信商户”“爱心单位”等选树活动。将积分情况作为最美龙泉人、最美家庭、美丽庭院、文明实践家庭站等各级各类典型评选表彰的前置条件,营造了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