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我与《滕州日报》的不解之缘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3-12-26  浏览量:  栏目:《滕州日报》创刊30周年

作者:武林柱



耄耋之年的我,恰逢《滕州日报》30岁生日,30年来彼此结下了不解之缘,算作“忘年交”吧。其实,几十年的交往并没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忘,今日回忆起来依然清晰——


我是《滕州日报》的忠实读者,不仅天天读,而且还从2003年开始,把自费订阅的《滕州日报》,一张不少地保存至今。在此期间,有的单位或个人受知情人推荐,曾不止一次前来查找有关资料,我有求必应,认为这也是珍藏的价值所在。


这些年来,不光看(存)别人的,也写给别人看。目前为止,陆续发表文章160多篇,约有70万字,并辑录成《岁月留痕》《盛世抒怀》两本书,现仍有8万多铅字,准备编目成册。由读者——作者——编者的变化,不完全是我个人的能耐,这与《滕州日报》编辑记者的关心指导密不可分。提起这事,还得从30年前第一次看《滕州日报》说起。


1994年春节前的一天,在电影公司办公室翻一摞报纸时,无意中看到了《滕州日报》。这也是新报纸第一次与我这个新读者见面,欣喜若狂,爱不释手。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其内容至今仍印象深刻,大都是各乡镇的新闻稿件。如级索镇为“春播备足良种”,城郊乡“工企业稳步发展”等。此后,《滕州日报》是我阅读的首选,对那些熟悉的人及身边发生的新鲜事,读来倍感亲切。当时,我也想把所见所闻录于纸上,但事务缠身,始终未能动笔。真正圆“作者梦”是退休以后的事。


2005年,在中国电影百年诞辰庆典之际,和孙谦善同志(时任公司总经理,后为市政协副主席)共同撰写的《中国电影百年与滕州》,于同年3月28日在荆泉副刊,以整版的篇幅发表(约5000字)。这也是我彻底“下岗”后的处女作。本文回顾了中国电影在滕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变化,以及农村巡回放映员送电影“上山到顶、下乡到边”,为广大百姓“送乐”所作的贡献。可以说是我市有电影以来,较为系统的全面总结,赢得了社会上尤其文化界的普遍好评,我倍受鼓舞。从此笔耕不辍,大小“豆腐块”时常见诸报端,引起了报社领导的重视,多次派记者对我进行采访。


记得第一次接受采访的时间是2009年11月5日。这天上午,记者魏涛涛和李娜,在前进小学门市部找到正帮女儿卖文具的我,说是进行写作方面的采访。我毫无思想准备,面对镜头多少有点紧张,当场并没谈出什么道道来。他们说,武老师这样吧,给你个采访提纲,先打个腹稿,咱再另约时间吧。接着,跟我到家里拍摄了保存多年的《滕州日报》,大冷的天,连口热水也没喝,就匆忙离去。第二天,我主动到报社找到他俩,按要求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三天后的11月8日,以《提笔忆往事 其乐醉心间》为题,并配有图片发表。


2012年2月20日,我以“《滕州日报》热心读者”的身份,接受记者甘甜的采访。因事先她告诉了我要采访的内容,心中有数,并写了草稿,因此在报社没谈多久,就结束了采访。2月22日,以《老“报迷”武林柱》为题,并配上看报的图片刊登。


鞠忠武是我认识最早的记者,也是老朋友,他给我传授了不少写作方面的知识。《岁月留痕》出版后,想送给他一本征求意见。说来也巧,刚进报社门厅,就碰了面。没等我张口,他就说,听说你出书啦,打算去采访,今天你来了,那就到办公室聊聊吧。落座后我把散发着墨香的新书递给他,他翻了翻目录,接着说,这些文章大都看过,有的还是我编辑的,印象挺深。这样吧老兄,对重点篇目我再看看,然后写篇评论吧。鞠记者是讲信用的人,2013年12月16日,评论以《历经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为题发表。


2018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撰写的《从一条街到一座城的故事》,被《枣庄日报》转载,并选入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此同时,滕州和枣庄两级电视台,以《古稀老人自学成才,撰写改革开放后的滕州巨变》为题播放,时间长达6分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冯清芳记者到我家作深度采访。我通过回忆对比,并联系个人的成长史,畅谈了改革开放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采访内容于8月22日,以《亲历城市变化 赞扬美好今天》为题发表。


为叙述方便,只好把两次捐书的采访,打破时间顺序连续诉说。2013年12月16日,我向市图书馆捐赠第一本书《岁月留痕》,随行的记者姚媛和通讯员魏焕升到现场采访。随后以《七旬老人向市图书馆捐赠作品集》为题,并配有彩照刊登。


2020年6月9日,又向图书馆捐赠第二本书《盛世抒怀》。记者闫沛现场采访了我出书的动机、过程及写作的有关情况。不久,便以《记录岁月变迁 分享滕州故事》为题,并配有彩照发表。


在去年6月开展的“‘嘉庆阳光杯’为家乡代言 为滕州点赞”主题征文比赛中,我荣获一等奖。在颁奖仪式现场,记者廖晗重点采访了获奖感言。会后,发出了《用脚步丈量善国 以笔触留住乡愁》的报道。


另外,记者刘林昊、通讯员王银,都分别对我进行过采访,并发文宣传。这些年来,我可能是接受采访最多的作者,充分体现了编辑记者对我的重视与关心。


30年来,《滕州日报》已成为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荆泉副刊便是我练习写作的园地,现责任编辑陈倩、张莉萍是名副其实的辅导老师。她们对我发送的每篇稿子,都认真审阅,如发现点错的标点符号,出现的错别字,不恰当的词汇及重复多余的话,都给予纠正、修改或删减,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每当文稿变成铅字后,我都仔细比较校对,从中受益匪浅。说心里话,我这个初中一年级“毕业生”,文字表达能力就是在转益多师中有所提高的。对此,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对所有帮助我的编辑、记者一并表示衷心感谢!顺祝《滕州日报》越办越好!生日快乐!


编辑: 武林柱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