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杜泽逊:触摸图书的美感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10-01  浏览量:  栏目:2024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第八届滕州书展

现今,书展经常有,各地都有,而且特别高级,真正体现了高水平的文明境界。面对这样高级的书展,我不能不想起20世纪80代我们逛书摊的往事。

那时候济南的书摊在英雄山,每个星期天都有,路边摆得满满的,除了平装书,还有线装古书。我买过光绪年间江苏丹徒陈克劬的词集《红豆簾琴意》,还有纪昀编选的《庚辰集》,也见过乾隆间海录轩刻朱墨两色套印《昭明文选》,那是善本,买不起———40多年前的事,就好像在眼前。

那时候各大学门口每个星期天都摆满旧书,山大南门外马路边旧书有半里路,我买过中华书局排印的《清秘述闻》,这部清代法式善编写的书,记载有乾隆45年我的祖上杜汉考取山东省乡试第一名,是个解元。那本书记载了山东乡试的主考官、副考官,还有题目,是一部特殊的好书。

1994年至1997年底,我在北大参加季羡林先生主编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任总编室主任。北大西门外星期天也是摆着长长的书摊,我买了不少《三国演义》连环画,还买到一本《李渔小说选》,读了以后,真是太钦佩李渔编故事的能力了,极尽曲折之能事,我还读给一些青年同志听。琉璃厂也搞展销,黄永年先生有时从西安来,我们几个青年与黄先生一起去,在海王邨东门外等。一开大门,一窝蜂往里冲,因为大案子上的零本古书是一块钱一本。可是黄先生气喘,走不快,我们跟在后头不敢超过他,等到了大案子边上,书都被抢光了。不过那些抢书的人,也不全要,他们把书放地上,蹲在那里挑。不要的就从胳肢窝底下往回扔,头也不回。我站在桌子边上,人家扔回一本我就捡起来,捡够了50本,交上钱打起包提着。黄先生根本不看这些一块一本的书,他看摆在架子上的成套的古书,每部都要四百块上下。我也买过一部咸丰刻本《续山东考古录》。

在南京大学,也是星期天校门外马路边摆着半里多路的书摊。我在1989年有事去南京,买到一部咸丰年间五色套印的木活字本《御选唐宋诗醇》,只有两本,不全,不过十分珍贵。

后来市场整治,这些书摊就不见了。济南的去了中山公园,不过好书也是越来越少。好书哪里去了?有的上了孔夫子网,可以说那是网络时代的书摊,好极了。不过,正规的高雅的书摊,还是各大城市的书展,环境优雅、光线充足,图书干干净净、品类繁多。家长带着孩子逛逛书展,总比我们蹲在地上挑便宜书要好看多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摊,书迷们总是跟着书摊走,我在书展上,看到一些极为精美的图书,真是纸墨精良,装帧雅致,内容严谨,捧在手上,就是一种享受。今年山大的文学院文献学研究生面试,导师有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赵生群先生、中华书局原执行董事徐俊先生,还有我,也算是小有名气的老师。我们提问,特别重视考生是否读过整本的书,是否摸书。这种可触摸的书本,是人类特殊的文化产品,它有着莫名的美感,是电子书无法取代的。我希望这种对图书的触摸感能传承下去,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正如王广部书记所讲的:“与好书为友,以阅读为乐。”这也许是我所理解的滕州书展的最大意义吧!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