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辛街道立足社区特色、结合群众需求,积极探索文化社区有效路径,通过建强文化阵地、整合资源优势,让文化服务“沉下去”,群众幸福指数“升起来”,打造社区里的“文化绿洲”,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群众。
该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了便民驿站、志愿服务站、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活动室等主题空间,升级打造了集社区文化书屋、文艺活动、运动健身、义诊义修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龄化”文化服务阵地,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文化需求。广泛延伸服务触角,与公园、广场等阵地相融通,打造特色亮点,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文化路社区全面规划打造文化社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沿线布局推动,在社区创新打造“文化益行、文化睦邻、文化聚友、文化科普、文化润心、文化传承”6大分区,吸纳“社区+物业+警务”融合阵地,为居民打造高品质活动场所。融入协商议事厅、警务室、律所、家长学校、读书角、科普等丰富内容,联动统筹阅读、书法、音乐、非遗、科普等资源,整合阵地潜能、升级服务功能,为社区文化活动开展提供全面的阵地保障和资源补充。北辛路社区以社区文化书屋为载体,延伸阅读方式、挖掘平台功能,结合社区文化建设,找特点、出亮点,组织开展一系列具有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开展“亲子阅读”“书法绘画”“读书分享会”“跳蚤市场”等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的文化服务,提高社区文化书屋的使用率。
该街道组建5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各社区实践站分别组建3支志愿服务队,他们活跃在街道、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从“世说‘辛’语”品牌宣讲到“五为”服务,从关爱老人到帮助困难群体,活动惠及万千群众。北辛路社区和大同路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搭建便民服务大集平台,以志愿者“摆摊”、居民群众“赶大集”的形式,先后为居民群众提供为老为小、义诊义剪、闲物置换等多项便民服务活动160余次,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
该街道注重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开展“鸿雁上讲台”“社工上讲堂”等活动80余次。同时,开展“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选树各类优秀模范60余名,引导形成邻里互助、和谐友善的社区氛围。文化路社区积极推进社区智能化建设,以“雪亮工程”平台为依托,将所有居民信息全部录入社区综合平台管理,打造“智慧化”社区。借助三维地图、小区监控、治安监控等科技设备,通过智能化系统收集数据,对重点关注人员、特殊管控人员、车辆出入情况进行智能化管控,形成了“以图管房,以房管人,以人管事、以技管片”的工作机制。
下一步,北辛街道将进一步整合优化社区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依托“十五分钟生活圈”,不断健全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培植社区文化服务资源、提升社区文化治理能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更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服务,助力文化社区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本报通讯员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