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以民为本、应救尽救”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体制重塑、机制迭代、服务提质,探索形成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目前,我市“对有劳动能力人员据实认定收入纳入低保”案例,成功入选2025年度全省“一事一议”“以案释策”典型案例,为全省提供了“滕州样板”。
市民政局积极构建“三级联动”体系,建立市级社会救助疑难问题研判机制,由局领导牵头,汇集科室、镇街一线力量,常态化开展集中研判,制定解决方案并形成纪要,逐步建立可溯可用的“政策案例库”。积极推动高效服务落地,在镇街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整合部门资源,优化流程节点,实现从受理、审核到反馈的闭环运作。同时,该局在村(社区)配备专职救助协理员,推行“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法,结合信息平台预警、入户核查、日常巡访,对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米”。目前,全市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167人,清退1544人,救助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该局积极创新“三项机制”,聚焦边缘复杂、政策空白个案,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由镇街组织多方会商,因户施策制定个性化综合保障方案。立足真实案例,建立“问题发现—案例归类—政策修订—基层指导”闭环链条,推动政策由“泛化适用”向“精准兜底”升级。依托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落实“日监测、周汇总、月分析”机制,目前累计核实预警信息4035人次,及时纳入救助102人、退出33人,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做到风险早识别、早干预、早救助。
为拓展服务广度与温度,该局聚焦孤寡老人、重残人员、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推行“协理员+社会组织”模式,既保障救助帮办代办的及时性,又融合生活照料、心理辅导、关爱陪伴等服务项目,推进救助“制度化+人情味”双重覆盖。此外,围绕低收入、支出型贫困家庭,建立“主动发现+动态复核+多元帮扶”机制,将救助与就业、医疗、教育等政策协同联动,持续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和家庭韧性;聚焦具备劳动能力但暂处困境的群体,强化“救助+就业”政策衔接,落实渐退机制、就业成本扣减等激励措施,依托公益岗位等平台,帮助其“从受助走向自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朱婷婷 报道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1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