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晨
奶奶对爷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老头子,和孩子一样。”换句话说,就是任性。
爷爷在退休之前一直是老师,不管是写粉笔字,还是下地翻土,一年到头都是知识分子模样的打扮,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哪位领导下基层体验生活了。为此,奶奶在爷爷面前唠叨了很多次,但爷爷每次都以一句“我喜欢”把奶奶搪塞回去。平日里,爷爷习惯缩着脖子躺在沙发上,双眼半张,容不得别人的片刻打扰。如果一定要和别人说件什么事,他只会硬生生抛出几个词,完成任务般把话说完,也不管对面的人听懂了没有。总之,爷爷是不讨人喜欢的。
奶奶常吐槽,都是太奶奶把爷爷给惯成这样的。也难怪,爷爷毕竟是家中长子。尽管从小过的都是穷苦日子,但太奶奶硬是凭着羸弱的肩膀和一双三寸金莲,保证了爷爷的吃吃喝喝,不肯让他吃一点苦头,盼着他好好读书能够出人头地。成家之前,爷爷基本没干过重活。二十岁出头时,读过书的爷爷和不识字的奶奶结了婚。由于爷爷在村里小学教书,也不必挑担挖河挣工分。毫无疑问,家中的大小事务都落在了奶奶肩上。爷爷则每天沉浸在令他逍遥自在的文人雅客世界中:平时得空了,架起老花镜翻翻已经泛黄卷边的书籍;逢年过节时,给前来拜访的学生写上几幅字。除此之外,一切事情统统与他无关。
奶奶自己也说,她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受爷爷的气。比如,爷爷滴辣不沾、香菜不吃。奶奶一辈子做饭就没放过辣椒,菜园子里种的香菜也都让街坊邻居捡了便宜,家中的饮食基本上都是照顾着爷爷的喜好。我们稍有不满,也只敢在背后小声议论。
就这样,爷爷性格中任性的一面不断放大。每年,我都会带着爷爷奶奶旅游。记得那一天,爷爷把自己的衣物胡乱一团塞在行李箱后,一个劲地埋怨我和奶奶手脚不麻利。没成想,最后还得要奶奶给爷爷重新整理好。每到一个景点,他就自顾自地瞎转,看到什么感兴趣就跑几步过去,遇到新奇物件也会摆弄摆弄,和商家扯东扯西。一旦走远了,他便急了,给我打电话说:“我不知道到哪了,你们快来。”这个时候,爷爷真是既好笑又令人生气。我只能说:“您老人家算是逛完了,我们才走没几步呢。”
在我工作稳定之后,爷爷貌似老了很多,他身上陆续冒出来各种毛病。他依然改不掉倔的问题,不管是这边痛了还是那边痒了,他都说没事,小病不用看,大病看没用。最终小病熬成了恶疾。有一年他和奶奶来上海看我,半夜起身尿不出来。经过几天折腾,他被确诊为前列腺癌晚期。那些日子里,他哭得像孩子一样。
自那之后,他把积攒已久的退休金都掏了出来,先是给奶奶买金银首饰,给姑姑买车,给老家的小楼安装了阳光房、整修了外立面。抠搜了一辈子的爷爷,人老了反而大方起来了。我们一家子并没有为此感到高兴,反而害怕起来,害怕爷爷不再任性,害怕爷爷突然离去……
不少名家笔下的亲人,要不亲和,要不无私,都不像我爷爷这般任性,做什么事都会让人嘀咕几句。但每每想起他时,我却总会心流暖意。
嗨,这老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