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蜉蝣这个小东西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4-22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邢红霞


翅膀豌豆状,透明,单薄,有淡淡的金色丝线镶嵌其间,雅致而有趣,插在背上,极为夸张,像戏台上武将身后背着的靠旗,又像妙龄女子束在腰间的一条阔大的裙。一双黑眼睛,几乎占据了整个头部,身体柔软,新鲜,恰似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又像谁巧手捏成的一个蜡像。那是一双怎样的尾须啊!长——像两根天线。


它叫蜉蝣。属昆虫类。


在《诗经》里,我读到了它。


三千年前,一个着长衫的贵气男子站在一汪湖水处。眼前,一丛丛蜉蝣从水面上掠过。他神情忧伤,手捋胡须,戚戚唱着: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吟唱声吸引了只只蜉蝣。它们纷纷围拢过来,像是在询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几乎是在一瞬间,刚刚还轻盈飞翔的身姿,纷纷跌落。男人面前堆起了一层雪。


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我想到昙花。张晓枫在《华拆》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种月黄色的大昙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颤开一分,便震出卟然一声,像绣花绷子拉紧后绣针刺入的声音,所有细致的蕊丝,顿时也就跟着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视——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说法。”那么奋不顾身地绽放,竟只有几个小时,而且还选择悄无人息的夜里。“昙花一现”这个成语锁定它惊艳无比的瞬间。


蜉蝣也是。它的生命只有一天。“朝生暮死”说的就是它。


藏迹水下三载,历数十次蜕皮,于暮临浮出水面,以蜻蜓状面世。不食不饮,拼尽力气,只为美丽的爱情。完成繁衍,即壮烈谢幕。


这就是蜉蝣的一生。何其短暂!何其凄美!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被世人追问了无数次的问题,如今尚无解,何况是在数千年前的古曹国呢?


答案可想而知。


一个生命体从呱呱坠地到融于泥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仔细想来,那个细黄头发的豆芽菜般的小姑娘还在眼前晃动,心潮涌动的青春似乎前脚刚走,中老年就迫不及待地来了。不想承认,但躯体的不适,心力的倦怠时时提醒着我。人至夕暮的感觉忽隐忽现。其实,人之于历史长河,不一定比昙花,比蜉蝣更长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七百年前的北宋,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他同样感叹着人生的短促无常。


短短几十年,生命沧桑间。如何使自己不枉来世上一趟?昙花,包括蜉蝣,便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即使一瞬,也要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即使一天,也要尽情挥舞生命的光彩。


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保尔的那句名言,我们凡人,好像有点遥不可及。但正是我们这无数的凡人,筑成了大千世界,我们无数凡人的小理想砌成了关乎国家,关乎社会的大理想。谁又说,我们不是那擎起手臂中的其中一只呢?


蜉蝣这个小东西啊!生之光华,死之绚烂。


我们生当如蜉蝣。 


编辑: 邢红霞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