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瑜
女儿现在八岁半,正处于“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叛逆期,虽然大多时候都很乖巧,尤其在外人面前总是一副乖乖女的形象,但是最近她和家人说话的语气很冲,还时常和大人顶嘴或唱反调,为此我很苦恼。
一天,她正在玩彩泥,我提醒她别忘了喝水,她不耐烦地喊道:“我刚喝了!再喝我都要水中毒了!”还有一次,她一边吃饭一边看动画片,爸爸好心提醒她别光吃白米饭,多夹菜,她却大声回应:“谁说的呀,我明明吃菜了!”
我想,孩子总是带着一种愤怒的情绪可不行,每个孩子都像一棵小树苗,家长一定要跟踪观察小树苗的生长情况,一但有任何长歪或生虫的迹象,定要尽快扭转过来或及时杀虫。于是,我抓住时机,语重心长地对她说:“鲜鲜,你现在怎么变成这样说话了呢,你小时候可不是这样哦!”说完,我还故意翻出之前给她记录的成长日记,摘出几条她小时候的乖巧语录,微笑着给她读了起来。
没想到,女儿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妈妈,你不爱宝了。”
我赶忙解释:“妈妈只有你一个宝贝,不爱你爱谁呀?”
她咧着嘴,眼泪哗哗流淌:“你不爱现在的宝,你爱的是小时候的宝……”
当我听到“小时候的宝”这几个字时,我的脑袋仿佛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敲击了一下,马上意识到自己刚刚处理问题的方式及沟通话语存在不妥之处。我赶紧把她抱在腿上,一边给她擦眼泪,一边在心里默默温习《非暴力沟通》里介绍的说话技巧,准备跟她好好沟通一番。
于是,我们母女俩四目相对地坐着,我望着女儿的眼睛,郑重地说:“鲜鲜,当你以这种愤怒或不屑的语气跟爸爸妈妈说话时,我们会感觉不舒服,就像一棵大树被一阵狂风暴雨袭击。我想,如果你是那棵树,你也希望迎面吹来的是和风细雨吧?”女儿渐渐停止了抽泣。
我抱着她,继续和声细语地说:“因为你是妈妈的孩子,就像我种下的一棵小树苗,我有责任好好照顾你,不仅要给你提供充足的营养,更要保证你朝着正确的方向生长。所以,当小树有任何长歪的苗头,作为园丁,我有义务要帮小树扶正,是不是?”说完,女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女儿慢慢改正了说话语气冲的毛病,我也成长了许多。
作为妈妈,我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故从来不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因为我知道这种攀比式的评价十分粗暴,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我忘记了,拿小时候的她和现在的她去对比,也是万万不可取的。
做一名合格的妈妈是我一生的必修课,而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是我修好这门课程必须要拿下的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