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说“飒”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5-17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成健


近几年来,报刊媒体上频频出现一个字——“飒”,以至于成为流行一时的热词。“飒”虽然不算生僻,但是过去却属于非常用的二级汉字。


从词性来看,“飒”显然是个褒义词,多用来形容军人、运动员等的英姿勃发、霸气逼人。例如《浙江日报》2023年6月4日头版刊登的图片新闻,正标题就是《飒!》,引标题是“钱塘江畔上演滑板国家级赛事”。杭州亚运会期间,这样的用法更是层出不穷。如10月10日《金华晚报》头版头条用了一个醒目的“飒”作标题,报道了“金华师生携手执裁亚运赛场”;《温州日报》10月7日第二版刊登的报道《又美又飒》,副标题是“温州警花执裁亚运会空手道项目”。


那么,“飒”字的这种含义究竟从何而来呢?


从造字方式来看,“飒”属于形声字。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两个文或字组合而成,其中一个是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即形旁;另一个是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即声旁。

 

“飒”字的形旁是“风”,与风有关。声旁是“立”,似乎不对,因为“飒”和“立”的读音实在相差太远,但语言文字的演变就是这样,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字在古代的读音是相同或相近的。


“飒”在古汉语中主要有三种词义。一是风声,象声词,如飒飒、萧飒、飒然、淅淅飒飒等;二是动词,从风吹引申为凋零、飞舞;三是形容词,意为衰老。


“飒”最广为人知的组词莫过于“飒爽”,在现代尤为常见。毛泽东词《七绝·为女民兵题照》里写道:“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成语也有“英姿飒爽”“磊落飒爽”等,“飒爽”可解释为“豪迈矫健”。而当下流行的“飒”,不妨视为“飒爽”的简省用法。


除此而外,“飒”在不同地区被赋予了其它义项。如电视剧《乡村爱情》的大个子史泰松嘴里的“飒”,则属于东北方言,是动词,“打人、削人”的意思。北京也有个地方特产的词“大飒蜜”,用以形容女子面容姣好、气质大方、言行得体。


“飒”还有一个特殊用法,可以做叹词,并构成独词句。在乒乓球或羽毛球比赛中,有些选手习惯于发出呐喊,用来鼓舞斗志、震慑对手。“飒”因为读音与“杀”相似,却比“杀”更干脆利落,掷地有声,所以运用较多。以至于某地国羽球迷协会曾发出倡议,为羽毛球国手加油助威时,要齐声喊“飒”。


当今时代,在网络的助推下,许多别出心裁的新词不断涌现。一些词语的用法起初是不规范的,“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用“飒爽”来形容军人、运动员的身姿和神采,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单单一个“飒”并不能等于飒爽,因为“飒”当形容词时原本是衰老、零落的意思。倘若将“飒爽”简化成一个“飒”字,这在过去,肯定要被语文老师骂得狗血喷头。然而一个新词用的人多了,约定俗成之后,往往就被大众所乐于接受了。


编辑: 成健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