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传媒客户端
枯坐
来源:上善传媒  日期:2024-07-01  浏览量:  栏目:荆泉

作者:兆军


枯坐并不需要刻意为之,就这样静静地坐着,什么念头都不愿去想,眼神空洞,心灵无着,这是枯坐的经典状态。


枯坐看似无念,实际上却是百念丛生。往事,在心的田野起起伏伏,而枯坐,习惯了删繁就简,自在清欢,不执着,不问缘由,这份随意是平时的忙碌与纷扰中极为难得的。


夏日熏风,飘来栀子花的香,持续而浓郁,风在花香里游走,像长了一双脚。四时的欢腾喧嚣,如丛生的热带雨林,而枯坐和热闹隔着,与繁华无关,也区别于悠闲自在的云间。它像一枚枯叶蝶在栖着,枯成老井一样的寂寞,就这样呆呆地一坐,隔着时光,隔着距离,坐成孤独山水。


有枯坐,就有空白。就像一棵冬天的树,褪去了所有的浮华,直直地裸露着结实的肌腱,展现出岩石般坚硬的力量。八大山人画过一幅《枯枝孤鸟图》,在画面广阔的空间里,一只孤鸟坐于枯枝之梢。画面主体四周空旷无物,率意空灵,给人无尽的想象。


能一个人枯坐,一定远离了喧嚣,在他的面前,所有的红尘俗事,都是一样的来去如风。枯坐犹如老僧入定,不言不语。坐成霁月清风,和光同尘。它是心境闲适,随意而行,是“丹经都不看,闲坐一千年”的安静大气。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坐看戏里戏外,灯火阑珊。


枯坐的人心境恬淡。“独坐禅房,潇然无事,烹茶一壶,烧香一炷,看达摩面壁图。垂帘少顷,不觉心静神清,气柔息定。”这是《小窗幽记》中给人们阐述的美妙、幽静意境。“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杜荀鹤在山中遇到了质上人,两人对坐于树桩之上犹如枯木。从繁华到寂静,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坐出了禅意满满。


枯,就是萎谢了。张爱玲对胡兰成说:“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晚年的她远在异国他乡,已诸多不便,更不幸的是生活迫人,不得不抛头露面,与“学术官僚”应酬。不得不“衣冠齐整”,一小时挨一小时地在光天化日的办公室里枯坐。


一个枯坐的身体几乎是无敌的——“请放马过来一战”,与他人抑或与自己展开较量。枯坐似乎又放弃了所有抵抗,干净得如初生的婴儿。天黑得很慢,落日还悬在天边。我在书房内对砚枯坐,茶壶、烟和一本散文,鸟儿的鸣叫一声声拉长了远山的幽静。什么念头都不愿去想,神与物游,身与形俱寂,我愿在这儿坐出清烟四起,坐看来世今生。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与时间对视,一个人枯坐于时间之中,又仿佛在时间之外,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里面分明有一种清澈安静的力量,一股磅礴而来的孤傲凛冽。事实上,枯坐不仅是一种恬淡的情怀,也是一种曼妙的智慧。枯坐,有不自知的大美。


编辑: 乔兆军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滕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单位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鉴于本网发布的部分图文、视频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著作权人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单位将及时处理。(电话:16606329266)

分享至:

上善传媒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