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万顷(滕州一中2021级24班)
身体的旅行,是行、是远足,是像汪曾祺那样“我一直在路上”;心灵的旅行,是坐、是思考,是像林清玄那样“静静地坐着”,它们同样重要。
没有肉身的旅行,思考就像在一片虚无中摸索,永远无法找到坚实的道路,没有心灵的旅行,远足就像在一片浓雾中跋涉,永远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没有远足的思考,没有思考的远足,是戕害性灵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因此,我说:要以身体旅行为基石,心灵旅行为刻刀,才能让人生这一作品在我们手上,完满而又动人。
没有思考,肉身的旅行不过是在积蓄堵塞心灵的废料。囫囵吞枣,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总是这也看一点,那也瞧一点,毫无章法,不够深入。自然,所获得的、所感悟的,只是自我感动的废料。又因不够深入,真正应得的经历,反而像落日熔金一般,化作虚无。
没有远足,心灵的旅行只是在描摹无根浮萍的蓝图。古人云:“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因为思考,感悟,须得承托坚实的基础,须得依靠厚实的土壤,才能在原先积累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整理,然后将远足的积蓄化作心灵的养料。
远足与思考,又是不可分割,形影相随的。人总会在远足中思考,如苏轼在“吟啸且徐行”中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道理,人又总是会在思考下远行,正如余秋雨在思考民族自我鄙薄的现状后,走向文化遗迹,挖出文化自信。远足与思考的不可分割,同样体现在它们本身的不可停止,真正的远足与真正的思考同质,永远都是终点,永远都在路上,直到宇宙的尽头,一如黑塞笔下的修养与体育。
企者不立,没有远足的心灵旅行就像踮着脚求取虚无,心灵很快会随时间一同漫漶;跨者不行,没有思考的身体旅行就像大步跨着向前走,身体很快会随道路一同坍圮,精疲力竭:因为心灵了无锚定,因为身体了无方向。
以远足为基石,以思考为刻刀,让心灵满溢的,是远足的积累;让眼睛弥望的,是正确的方向。如此,朝着正确的远方,不停地走下去吧,愿你我一直在路上、一直走下去,无论烟雨、任平生!
(指导教师 陈茵)